养死了几十盆绿植后,我终于“悟透”了新手养花的7个错误,规避

养死了几十盆绿植后,我终于“悟透”了新手养花的7个错误,规避

我养花已有10年的经历了,自从在网上分享一些养花的经验来,在网上结交了来自五湖四海的花友。同时,也收到很多花友的留言,有养花高手晒她们养的漂亮花,也有一些新手遇到了一个问题,需要帮助的。通过收集一些新手朋友遇到的一些问题,总结了一些新手朋友养不好的原因。


新手很容易犯的错误,几乎一个没落下。我也不例外,说起来都是泪, 比如:没事就给花浇水、只养花不施肥、从来不管光照…… 在一一改正之后,才慢慢上了道。 在养死了几十盆植物后,我终于“悟透”了新手养花的6个错误,大家一定要规避。



一、别买花盲目,室内室外分清楚, 养花,除了要考虑它的颜值,它的习性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养花的过程中,除了考虑花卉的观赏价值,了解其生长习性同样至关重要。当我们在选购花卉时,卖家常常会承诺某品种易于养护,适合在室内外多种环境种植。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市面上大约90%的花卉都需要充足的阳光才能健康成长。


有些花卉需要极其充足的光照,阳光越充足,它们生长得越旺盛,开花也越繁茂,例如三角梅、蓝雪花、月季、茉莉花和栀子花等。另一些花卉虽然需要光照,但却不能承受强烈的阳光直射,如君子兰、绣球花、长春花、虎皮兰和吊兰等。还有一些花卉,如绿萝、发财树和富贵竹等,能够适应半阴环境,在光线较弱的情况下也能良好生长。



值得注意的是,几乎没有植物能够在完全阴暗的环境中茁壮成长。无论是在家中还是在办公室,如果光照条件不足,缺乏直射阳光,那么养好花卉将会面临很大的挑战。因此,根据具体的环境条件选择合适的光照,是成功养花的关键之一。


二、刚到家的花,先缓苗,不要急于换盆。


我们所购买的花卉,无论是通过网络订购还是从花店获取,几乎都是不久前才从温室大棚中移出的。在那里,温度和湿度都得到了精确的控制,这种优越的环境是普通家庭难以企及的。



这些花卉在经历了漫长的运输旅程后,还需要逐步适应新的生长环境。而换盆这一过程,必然会对根部造成一定的损伤,根系需要在新的土壤中重新扎根并适应。在这种过渡期间,花卉很可能会产生应激反应,轻则表现为黄叶、掉落花苞,严重时甚至会出现烂根、枯萎等现象。


因此,刚买回来的花,先缓苗两周左右,不要急于换盆,让它慢慢适应环境,把状态养好再换盆。


三、瓷盆来种花,颜值高,但花不喜欢。


对于真正热爱养花的人来说,他们往往不会选择那些沉重、透气性差且价格高昂的瓷盆。瓷盆的盆壁缺乏透气性,这是显而易见的。而其盆底仅有一个小小的透水孔。保障花卉健康成长的关键在于良好的排水和透气性能。因此,我们在选购花卉时,一定要避开使用瓷盆。



瓷盆除了在外形上略显美观外,几乎没有任何其他优点。它价格昂贵、重量沉重,排水透气效果极差,只能糊弄那些有钱却不懂行的买家。通常,为了节约成本,我们在购买花卉时可能会选择那些柔软但外观普通的育苗盆,即便如此,这些花盆的性能也优于瓷盆。如果不想花费过多,可以选择加仑盆;


若追求美观,则可以购买陶盆,有条件,用紫砂盆也可以。总之,瓷盆实在是没有继续使用的必要了。


四、绿植带盆套种,不出半月就死掉。


你很忙碌,但又热爱养花,那么商家早已为你备好了贴心的解决方案。如今的花市琳琅满目,诸多花卉皆以盆套种的形式呈现,即便是那些易于养护的绿萝、吊兰、虎皮兰等,也被精心套种在透明塑料盆中。商家宣称,只需向陶盆中浇水,土壤便会自动吸水。如此一来,既免去了频繁浇水的麻烦,又避免了水渍污染桌面,堪称专为懒人设计的理想花卉。



然而,当你满怀期待地将这些美丽植物买回家后,会发现一些生命力强的花卉或许能够生机勃勃地存活两三个月,而那些相对娇弱的品种,可能不出半个月便黯然凋零。这究竟是何缘故?当你将花盆从套盆中取出时,便可窥见端倪:有的仅带着几根棉线,有的盆身上布满透水孔。一旦向套盆中注入过多水分,这些设计便成了隐患,水流极易堵塞透气孔,致使土壤长时间浸泡在水中,植物呼吸不到空气,根系焉能不腐烂?正是这些看似便利的装置,暗中扼杀了花卉的生命力。


五、浇水不要太勤,要不花儿会因为“殷勤”而无法承受。


在夏季户外养花时,每日浇水亦无大碍,然而在室内,适量的水却可能导致花卉闷根,这着实是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


由于封闭阳台内的通风条件较差,光照的时长与强度也相对不足,若浇水过勤,土壤便会长久处于潮湿状态,最终只会导致闷根与烂根。



对于耐旱花卉,应遵循“干透浇透”的原则;而喜湿花卉,则需采用“见干见湿”的浇水方式;对于处于休眠期的花卉,则应适当进行“干养”。


唯有给予土壤一定的干湿循环空间,提高土壤的含氧量,方能真正促进花卉根系的健康生长。


六、新手别乱用“专家”的一些养花小妙招,操作不好适得其反。


在当今网络时代,我们不难发现众多养花小技巧在网上广泛流传,例如使用淘米水、黄豆水、茶叶水或是白糖水来浇灌花朵。然而,这种做法犹如取代日常三餐仅依赖保健品维持生活。



对于部分花友而言,这些或许被视作能够产生奇效的“偏方”;而另一些花友可能是出于节省开支的考虑,希望通过这些天然材料为花卉补充养分。但事实上,植物难以吸收这些复杂且杂乱的物质,相较之下,花肥以其卓越的性价比成为滋养花卉的理想选择。


通常情况下,准备一到两种花肥便已足够,每瓶花费大约十到二十元,便可满足一年的使用需求。若是家中只培植观叶绿植,那么一款氮磷钾均衡的复合肥便足以应对每月的施肥需求,只需在盆土表面浅埋少量肥料,即可为绿植提供充足的养分,助力其茁壮成长。



若家中还培育有开花植物,在它们的生长期内依旧可以使用复合肥,而当其进入花期后,则需改用磷钾肥,如磷酸二氢钾或花多多2号。使用方法简便至极,只需将肥料兑水后均匀浇透盆土,每隔七至十天施用一次即可。显而易见,这样的养花方式既高效又简便。


七、不施肥或乱施肥 。


对于新手花友而言,他们在施肥方面常常陷入两个极端:要么完全不给植物施肥,要么在发现植物生长状况不佳时大量施加肥料,结果却往往适得其反。正如人类需要定时定量地进食以维持生命活力,植物亦需适度“就餐”,且应遵循“少量多次”的科学施肥原则。



在植物的生长旺季,每月施加一至两次肥料是较为适宜的做法,且肥料的浓度建议控制在包装推荐用量的一半左右,以避免过量施用。当秋季来临,植物逐渐进入“冬眠”状态,此时则需相应减少乃至停止施肥操作,因为植物在低温环境下对养分的需求显著下降。


肥料对于植物而言,无疑是一把“双刃剑”,用量得当可促进其茁壮成长,过量则可能带来不可逆的肥害。因此,在施肥过程中应秉持“宁少勿多”的谨慎态度。通过观察植物叶子的状态,可以做出简单的判断:若叶子从基部开始发黄,这可能是缺肥的信号;若叶缘出现焦枯现象,则很可能是施肥过量导致的肥害。



掌握这些基本的施肥技巧与观察方法,将有助于新手花友更好地呵护植物,使其在适宜的养分供给下绽放勃勃生机。


上一篇: “听顾客的,还是坚持自己”,给你不一样的思考 下一篇: 没有了

评论
0个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