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水熊 外貌特征:水熊虫体型微小,最小只有50微米,最大的可达1.4毫米,必须用显微镜才能看清。身体表层覆盖着一层水膜,该水膜用于避免身体干燥,同时可呼吸水膜中的氧气。 习性和行为:水熊虫是极其"坚韧不拔"的动物,可以在极端低温下存活,据报道,-200℃下它们可活若干天,-272℃和181℃均可存活2分钟。 栖息地和分布:水熊虫约有900余种,其中许多种是世界性分布的。 保护状况:由于水熊虫广泛分布,目前没有受到威胁的报道。 02 王绒鸭 外貌特征:王绒鸭身长53-60厘米,翼展94厘米,体重1500-2010克。为鸭科中一种体大膘肥、绒乎乎的鸟类,体圆羽毛丰满,羽毛为黑白分明或褐色。 习性和行为:王绒鸭是杂食性动物,以水生动物如鱼、甲壳动物和软体动物为食,也吃植物类。能够承受零下-110℃的严寒,浓密的羽毛和细绒毛使其能够抵御极端低温。 栖息地和分布:王绒鸭主要生活在北极地区,分布范围包括加拿大、格陵兰、冰岛、挪威等地。 保护状况:王绒鸭目前受到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被列为近危物种。 03 海豹 外貌特征:海豹体型粗圆呈纺锤形,全身披短毛,背部蓝灰色,腹部乳黄色带有蓝黑色斑点。头近圆形,眼大而圆,无外耳廓,吻短而宽,上唇触须长而粗硬,呈念珠状。 习性和行为:海豹生活在寒温带海洋中,除产仔、休息和换毛季节需到冰上、沙滩或岩礁上之外,其余时间都在海中游泳、取食或嬉戏。海豹身上最多的是脂肪,也正是这些脂肪让它能够在寒冷的冰川里生存下来。 栖息地和分布:海豹分布广泛,主要分布在北极地区、南极地区和一些温带海域。 保护状况:由于受到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海豹种群数量不断下降,被列为受威胁物种。 04 北极熊 外貌特征:北极熊是世界上最大的陆地食肉动物,体型巨大,凶猛。皮肤为黑色,由于毛发透明故外观上通常为白色,也有黄色等变异。北极熊前肢有五个爪子,可用于捕捉猎物和行走,后肢较长,有蹼,可用于游泳。 习性和行为:北极熊是肉食性动物,以海豹等海洋哺乳动物为主要食物来源。它们通常在冰层上行动,也能够游泳长达数百公里的距离。北极熊的体毛密度很高,能够抵御极端寒冷的气候,同时还有厚实的脂肪层保护内部器官。 栖息地和分布:北极熊主要栖息在北极地区,包括北极洲、格陵兰、加拿大和俄罗斯等地。 保护状况:由于气候变化导致北极海冰减少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北极熊正在面临威胁,被列为易危物种。 05 驯鹿: 外貌特征:驯鹿是鹿科驯鹿属下的唯一一种动物,雌雄皆有角,角的分枝繁复是其外观上的重要特征,长角分枝繁复,有时超过30叉,蹄子宽大,悬蹄发达,尾巴极短。驯鹿的身体上覆盖着轻盈但极为抗寒冷的毛皮。 习性和行为:驯鹿广泛生活在俄罗斯以及我国的东北地区,能够生存在极低温度的环境中,生活在零下40度的极寒地带,哪怕是在零下60多度的地方,这种动物同样可以生存。驯鹿是少数民族鄂温克族人们最好的伙伴,他们构成了极寒地带的美丽风景。 栖息地和分布:驯鹿广泛分布于北极圈地带,主要生活在北欧、亚洲及北美洲的寒冷地区,如瑞典、芬兰、挪威、俄罗斯、加拿大等地。 保护状况:驯鹿在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的红色名录中被评为无危物种。 06 北极狐: 外貌特征:北极狐体长50-60厘米,尾长20-25厘米,体重2.5-4千克,颜面窄,嘴尖,耳圆,尾毛蓬松,尖端白色。冬季全身体毛为白色,仅鼻尖为黑色;夏季体毛为灰黑色,腹面颜色较浅。具有很密的绒毛和较少的针毛。 习性和行为:北极狐具有很强的适应能力,能在零下50℃的冰原上生活。它们主要以旅鼠为食,也吃鱼、鸟、鸟蛋、贝类、北极兔和浆果等。 栖息地和分布:北极狐主要分布于北极圈内,包括北极、格陵兰、加拿大、阿拉斯加、俄罗斯等地区。 保护状况:北极狐在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的红色名录中被评为最不受威胁的物种之一。 07 北极兔: 外貌特征:北极兔体型巨大,头比一般的兔子大且长,耳朵较小,腿长,四肢非常有力灵活,夏季身体背面浅灰色,冬季身体背面白色。为了能够适应这个冰天雪地的世界,北极兔进化出了保暖性远超其他种类的兔子的厚重皮毛。严格来说,它们的皮毛可以分为两层,上面一层皮毛莲松而柔软可以阻挡风雪的侵袭,且不会沾染到污秽物。下面一层的皮毛密度非常高,保暖性能极强,可以保持体温不受外界寒冷的影响。 习性和行为:北极兔是一种极为适应极地环境的动物,它们主要以苔原植物和地下根茎为食。北极兔的生长速度非常快,在出生后仅仅一个月就可以独立生活,而且一年内可以繁殖多达6次。 栖息地和分布:北极兔主要分布在北极地区,包括北极、格陵兰、加拿大、阿拉斯加等地。 保护状况:北极兔在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的红色名录中被评为无危物种。不过,受到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北极兔的生存环境正在受到威胁,需要加强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