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马陆 足数量:马陆有约375对腿,其中某些物种的个体腿的数量甚至可以达到750条。 外貌特征:马陆是一种微小的动物,雌性个体体长仅稍微超过一英寸,雄性则更少,腿比较多,毛发短而密。 习性和行为:马陆是一种食肉动物,以小昆虫和其他小型无脊椎动物为食,能够在各种环境下生存,也会分泌毒液进行防御。 栖息地和分布:马陆分布广泛,生活在不同的栖息地,如森林、草地、海滩等。 保护状况:马陆种类繁多,目前未列入濒危动物名录。 2 地蜈蚣 足数量:地蜈蚣有31对至181对足。 外貌特征:地蜈蚣体形细长,头部较宽,尾部较窄,身体有许多环节,身长可达35厘米以上。 习性和行为:地蜈蚣是肉食性动物,以小昆虫为主食,喜欢潮湿的环境,一般不主动攻击人类。 栖息地和分布:地蜈蚣主要分布在中国南方的各种环境中,如森林、山区、草地等。 保护状况:地蜈蚣种类繁多,目前未列入濒危动物名录。 3 金头蜈蚣 足数量:金头蜈蚣有21对足。 外貌特征:金头蜈蚣体长8-25厘米,头部有一对触角,身体金黄色,头部黑色。 习性和行为:金头蜈蚣是肉食性动物,以各种昆虫、蛇、蛙等为食,喜欢栖息于潮湿阴暗的地方,能够进行自我保护。 栖息地和分布:金头蜈蚣分布广泛,分布在除南极洲和北极洲之外的五大洲各处。 保护状况:金头蜈蚣种类繁多,目前未列入濒危动物名录。 4 蚰蜒 足数量:蚰蜒有15对足。 外貌特征:蚰蜒体形较小,身体分为十五节,有触角和大的毒颚,最后一对足特别长。 习性和行为:蚰蜒是杂食性动物,以小昆虫和植物为食,喜欢栖息于阴湿的环境,生长缓慢但寿命很长。 栖息地和分布:蚰蜒分布广泛,喜欢栖息于房屋内外阴湿处,常见于中国南方各省。 保护状况:蚰蜒种类繁多,目前未列入濒危动物名录。 5 石蜈蚣 足数量:石蜈蚣有15对足。 外貌特征:石蜈蚣体形与蜈蚣相似,身体短而圆,有许多环节,体色多为红、棕、黑等色,有15对步足。 习性和行为:石蜈蚣是肉食性动物,以小昆虫和小型哺乳动物等为食,喜欢栖息于阴暗、温暖、避雨、空气流通的地方,惧畏日光,昼伏夜出。 栖息地和分布:石蜈蚣分布广泛,世界已描述种类可达1100多种,其中我国有47种,分布在各种环境中。 保护状况:石蜈蚣种类繁多,目前未列入濒危动物名录。 6 毛毛虫 足数量:毛毛虫有8对脚。 外貌特征:毛毛虫是蝴蝶或蛾的幼虫,身体柔软无骨骼,长有许多毛发,有3对胸足和5对腹足和尾足,身上的某些刚毛有毒性。 习性和行为:毛毛虫是杂食性动物,以植物为食,行动缓慢,容易受到天敌的捕食,某些物种的刚毛有毒性,接触后会引发皮肤红肿等不适症状。 栖息地和分布:毛毛虫广泛分布于各种树木上,遍布世界的许多地区。 保护状况:毛毛虫种类繁多,目前未列入濒危动物名录。 7 鼠妇 足数量:鼠妇有7对脚。 外貌特征:鼠妇呈椭圆形或长椭圆形,体躯扁平,能卷曲成球形,胸肢7对,细长。 习性和行为:鼠妇是陆生动物,以各种小动物和果实为食,能够进行自我保护,某些物种能够进行伪装。 栖息地和分布:鼠妇分布广泛,世界有150多种,多生活在陆地上,从海边到海拔5000米左右的高地都有分布。 保护状况:鼠妇种类繁多,目前未列入濒危动物名录。 8 螃蟹 足数量:螃蟹有4对脚。 外貌特征:螃蟹是甲壳类动物,身体分为头胸部和腹部,背面覆盖着头胸甲,有5对胸足,口器包括大颚、小颚和颚足。 习性和行为:螃蟹是海洋生物,以各种浮游生物和底栖生物为食,能够进行自我保护,某些物种能够进行伪装。 栖息地和分布:螃蟹分布广泛,多数生活在热带浅海,少数生活在淡水中,也有少数能适应陆地生活的物种。 保护状况:螃蟹种类繁多,目前未列入濒危动物名录。 9 龙虾 足数量:龙虾有4对脚。 外貌特征:龙虾是节肢动物,头胸部较粗大,外壳坚硬,腹部短小,体长一般在20-40厘米之间,胸部具有五对足其中一对或多对常变形为螯。 习性和行为:龙虾是水生动物,以各种浮游生物和底栖生物为食,能够进行自我保护,适应能力很强。 栖息地和分布:龙虾分布广泛,生活在湖泊、河流、池塘、水渠、水田等各种水体中,有些物种也能在陆地上生存。 保护状况:龙虾种类繁多,目前未列入濒危动物名录。 10 昆虫 足数量:昆虫有3对脚。 外貌特征:昆虫是节肢动物,成虫通常有2对翅和6条腿,身体由头、胸、腹三个部分组成,体节数目不同,外形多样。 习性和行为:昆虫是杂食性动物,以植物、腐肉、其他昆虫等为食,能够进行自我保护,某些物种能够进行伪装和攻击。 栖息地和分布:昆虫分布广泛,生活在陆地和水中,数量最多,种类最多,分布最广泛的动物群体之一。 保护状况:昆虫种类繁多,有些物种已经灭绝,有些物种数量稀少,被列入濒危动物名录,需要保护。
商务合作和广告合作
品牌推广商商务运营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