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银环蛇: 外貌特征:银环蛇身体颜色为深灰色或浅灰色,身体上有黑色环带,头部呈三角形,身体长约1.5米左右。 习性和行为:银环蛇昼伏夜出,尤其在闷热天气的夜晚出现更多,但也有初夏气温15-20℃天气晴朗时,白天出来晒太阳。性情较温和,一般很少主动咬人,但在产卵孵化,或有惊动时也会突然袭击咬人。 栖息地和分布:银环蛇主要分布于中国长江以南地区。 保护状况:未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动物。 02 印度环蛇: 外貌特征:印度环蛇身体颜色为深灰色或浅灰色,身体上有黑色环带,头部呈三角形,身体长约1.5米左右,和银环蛇长相非常相似。 习性和行为:印度环蛇比较暴躁,甚至喜欢吃其他蛇,毒性上平均2-3毫克的毒液就足以致命,这种毒素会影响生物的神经系统,如大脑等,被印度环蛇咬伤的人可能在6-8小时后死亡。 栖息地和分布:印度环蛇主要分布在印度、斯里卡兰、尼泊尔和中国南方城市。 保护状况:未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动物。 03 舟山眼镜蛇: 外貌特征:舟山眼镜蛇身体长度可达2米,头部稍扁,颈部明显,颜色为淡黄色或灰色,身体背部有一对黑色“眼镜”状斑纹。 习性和行为:舟山眼镜蛇有主动攻击的习性,受惊扰时,常竖立前半身,颈部平扁扩大,作攻击姿态。它的毒液含有神经性和血循性混合毒兼有麻痹呼吸肌及外出血症状,咬伤若不及时救治将会有生命危险。 栖息地和分布:舟山眼镜蛇主要分布于中国南部、中国台湾地区和中南半岛的中低海拔地区。 保护状况: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动物。 04 孟加拉眼镜蛇: 外貌特征:孟加拉眼镜蛇蛇体一般长1.5米左右,颈部也会膨胀,蛇身可直立起来,身体背部有一个类似“眼镜”的斑纹。 习性和行为:孟加拉眼镜蛇攻击性强,毒素含有强烈的神经毒素及细胞毒素,被咬后会出现痛楚及肿胀,严重的会导致死亡。 栖息地和分布:孟加拉眼镜蛇主要分布在中国广西西南部南宁、上思、防城港、以及印度、孟加拉国、尼泊尔等南亚地区。 保护状况:未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动物。 05 眼镜王蛇 外貌特征:眼镜王蛇体型较大,身体颜色多为黄褐色或灰褐色,头部有一个明显的眼镜状斑纹。 习性和行为:眼镜王蛇凶猛,反应敏捷,头颈转动灵活,主要以同类蛇类为食,喜欢穴居,是世界上最危险的蛇类之一。 栖息地和分布:眼镜王蛇分布在中国浙江、福建、江西、海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西藏、广东及东南亚和南亚。 保护状况:眼镜王蛇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06 短尾蝮 外貌特征:短尾蝮体型粗壮,头部呈三角形,身体背部有深色斑点或条纹。 习性和行为:短尾蝮是晨昏性蛇类,喜欢穴居,活动频繁于夜间,以沟渠、路边、村落周围为活动区域。 栖息地和分布:短尾蝮主要分布在中国长江中下游和朝鲜半岛。 保护状况:短尾蝮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07 阿拉善蝮蛇 外貌特征:阿拉善蝮蛇体型细小,身体呈乳白色至浅沙黄色,背部有2列黄褐色圆形斑点。 习性和行为:阿拉善蝮蛇野外生活寿命4~12年,喜欢穴居,常在夜晚出动狩猎,性格暴躁,经常主动对人畜发起进攻。 栖息地和分布:阿拉善蝮蛇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西部、甘肃、青海、新疆、宁夏、蒙古国全境。 保护状况:阿拉善蝮蛇未被列入国家保护动物名录。 08 金环蛇 外貌特征:金环蛇体型较细,身体呈灰褐色或棕色,背部有一条明显的金色环纹。 习性和行为:金环蛇动作缓慢,不爱攻击人类,主要以小型眷椎动物为食。 栖息地和分布:金环蛇主要分布在中国广西、广东、海南、福建、江西、云南和湖北。 保护状况:金环蛇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09 赤尾竹叶青 外貌特征:赤尾竹叶青体型较小,身体呈绿色或棕色,尾部有明显的赤色斑点。 习性和行为:赤尾竹叶青具有一定攻击性,以鼠类、蜥蜴、蛙、蝌蚪等为食,咬死后吞食。 栖息地和分布:赤尾竹叶青主要分布在中国南部及东南亚地区,如云南、广西、越南、老挝等。 保护状况:赤尾竹叶青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商务合作和广告合作
品牌推广商商务运营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