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一年一度的经济大考出炉,这次咱们稳中有升:GDP突破90万亿!没错,GDP就好比高考成绩,每年都让无数人牵肠挂肚。可大家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GDP又不是比基尼,为啥大家都盯着它看呢? 今天,就让我们扒一扒:到底怎么看GDP。 GDP是什么? 通常说一个人很富,是指钱多,可要说一个国家很富裕,是啥意思呢?是印很多钱吗?对国家来说,钞票是自己印的,印多少自己说了算,但如果瞎印,看上去是钱变多了,但其实没啥卵用…… 不明白?那就举个例子。比如你原来兜里只有两块钱,包子一元一个,如果瞎印钱,你兜里的钱变多了,有4块钱了,但东西也涨价了啊,包子成了两元一个!所以,这么算,摆明了不靠谱,那怎么衡量一个国家的财富呢? 话说我们每天上班,无论干啥,都是生成商品和服务,有的从事农业,有的从事工业,还有的从事服务业。这些商品和服务,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值钱!比如:一袋米100元,一辆自行车300元,来个牛肉面套餐50元。 那一个地图上,一段时间内,大家生产的东西,总共值多少钱呢?这就是国内生产总值:GDP。对于国家来说,如果只有钱,没有生产出实在东西和服务,那这些钱也就相当于一堆废纸。 所以,GDP是一个很重要的参考,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那么,数字到底该怎么看呢?请接着往下看。 首先看总数,财力可以反映国力 古代的时候,国家有多少财力,国王也不知道,所以那时他们出门和其他国家叫板,全凭一股自信。人人都自信,可到底谁才是真牛逼?只有干一仗才知道。 可打仗要花钱,得靠老百姓凑。老百姓又不是ATM机,没国王想象的那么富有,三年五载的苛捐杂税,别说兜里被掏空,身体也会被掏空啊…… 这种盲目自信,坑国坑民,所以到了十七世纪,英国人发明了一套办法,专门用来算国家的潜在财力。为应对第二次英荷战争,英国首次测算国家经济总量,但很不准确,和今天的GDP没法比,相当于GDP的前身吧。 知道了自己的家底,再算算对手的,这会儿出去装X,还怕没底气?当然,有钱未必无敌,但财大气粗,说话办事肯定就硬气。所以,直到今天,GDP依然象征着国力,大家坐在一起开个会,肯定是谁高,谁就有发言权。 其次,看变化率,及时调控经济 前面说了,一个国家的经济牛不牛,关键看大家生产的东西和服务,值不值钱。所以国家肯定希望大家忙活起来。 每个人都很忙,生产的东西就多,卖掉之后,收入也多。赚到了钱,当然嗨皮了,来年加把劲,生产更多,造更多的东西,赚更多的money。生产的东西越多,国家当然也会多印相应的钱,如此一来,经济健康循环,一年更比一年强。 但事情不可能那么顺利,总会有各种原因,让大家干不下去的。举个例子:小明采购了一批木材,想做家具,可不知道怎么回事,做家具的时候,物价一直在下跌。吭哧吭哧忙了大半年,一夜回到解放前,最后连本都没有捞回来。放在小明面前的,就是个两难的选择,这活我还接着干不? 至于物价为什么会下跌,事情就相当复杂了,以后有机会单独聊。上世纪初的美国,就是这种情况,反正干啥都赔钱,只能节衣缩食混日子。好多人都不干活,没收入,生产出再好的东西,也卖不出去啊。得,经济就特么危机了。 这类事情,在上世纪初很常见,但没人管。因为当时的人认为,物价涨跌有规律,跟大姨妈似的,政府不应该干预。知道经济大萧条爆发,美国忍无可忍,决定人为干预经济,顺便就发明了GDP。 从此以后,事情就好办了。GDP是大家生产的总和,一旦有人不干活,GDP就会降低。GDP一降低,就知道有问题了,马上去检查检查,看看为什么有人不干活?一查发现是物价的事儿!那就想想办法,让物价上涨,物价上涨了,大家赶紧有赚头,就又开始干活儿了。于是,大家又忙起来,经济才能一年比一年强。 自从有了GDP,还真没发生过以前那么严重的经济危机,所以有人说:GDP是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 最后,看人均,比生活水平 前面说了,GDP能反映出咱们生产了多少东西,是大家的劳动成果的总和。这些货卖了钱,就变成大家的收入。但要经过这么一套手续: 要缴纳各项税收和社会保险。 公司还得开下去,留点钱搞再生产。 剩下的这些,就进了大家的口袋。 简而言之,一句话:交了国家的,留够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谁多谁少咱先不管,人均一下,GDP越高,老百姓生活水平就越高。咱们国家GDP总量世界第二,大家都知道,但人均呢?想想我们十几亿的人口就知道了。 世界经济的发展,和宇宙质量的分布一样,不是均衡,是相当的不均衡。所以,要成为发达国家,咱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大家要努力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