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培兰蕊两三栽,日暖风和次第开,坐久不知香在室,推窗时有蝶飞来。”古人这首咏兰诗,对兰花作了生动的描述。 兰花原产我国,它是一种姿态秀美,芳香馥郁的珍贵花卉,距今已经有两千多年的栽培历史了。古人誉为“香祖”、“天下第一香”,也有人说:“兰之香盖一国,可称国香”。2000多年前的孔子曾这样赞美过兰花:“芝兰生于深谷,不以无人而不芳”,更表达了兰花的骄傲性格和刚毅的气质。的确,兰花有其浓厚的文学色彩和民族特色,人们历来把它看作是高洁、典雅的象征,并与“梅、竹、菊”并列,合称“四君子”,用以题诗作画,风韵尤绝。因而,它被评为中国传统十大名花之一,可谓当之无愧。 兰花品种丰富,叶片翠绿,花朵明亮鲜艳,有着很强的观赏性,适合盆栽种养,将其放在室内,能够美化房屋,很有格调。听说盆栽养殖的兰花是不能放在地上养护的,这是为什么呢?下面我们来具体了解下吧。 为什么说兰花不能放在地上养? 兰花不放在地上主要是因为盆底的通风性较差,兰花喜湿,若长期放在地上,盆底潮湿且通风性较差,会影响根系生长。如果根系无法正常生长,会使植株长势变差,再加上潮湿且不通风的环境,很容易诱发病虫害,不利于植株的生长。 兰花是兰科兰属草本植物,植株长有假鳞茎,根系较为发达,对土壤和花盆的要求较高。人们一般会将兰花放在花架上,不将其放在地上是为了增加盆底的通风性,使根系能够更好的呼吸和生长。兰花其实可以放在地上养护,只不过透气性较差。 兰花正确的栽培方法 一、场地的选择 兰花的场地最好是在四周空旷,通风良好,并靠近池塘或小溪,空气温润,无煤烟污染的地方。场地的四南面,可种植竹林或常绿阔叶树,郁闭度要求70%左右。这样可以减少午后阳光照射,调节湿度与气温。 二、浇水 浇兰花的水以中性水为好,宜用雨水或泉水,不宜用含盐碱的水或自来水。浇水要看气温情况而定。春季气温较低,新草未出土,盆土宜干,浇水量宜少;夏秋气温较高,兰花生长旺盛,蒸发量大,浇水量要增加,并须在早晨或傍晚浇。在江南霉雨季节,正值兰花抽生叶芽,盆土仍宜稍干,太湿会导致叶芽枯萎。秋后天气转凉,浇水量应酌减,保持湿润即可。冬季气温显著降低,在室内,秋兰类宜干,春夏兰也宜稍干,浇水次数相应减少,且应在中午时浇。浇水应在盆边浇下,不可在叶面淋洗。 三、施肥 兰花施肥一般从5月新草出土前开始,至立秋时停肥,每隔15~20天施1次,掌握薄肥多施。特别是在6~7月兰花叶芽伸长约1.5厘米时,可用清淡熟肥分几次施加。凡是素心种兰花,如能施用草木灰浸出液一两次,效果甚好。施肥应在傍晚进行,第二天清晨再浇1次清水,俗称“回水”。 四、蔽阴 兰花除早春及冬季外,都要放置在露天阴棚下。阴棚要求通风良好。入夏前,每天上午9时后须撑开芦帘。当兰花在三四月间刚出房时,可以多晒阳光,以后蔽阴时间渐增,直到夏秋6-9月天气炎热期间,芦帘可以早揭迟收。一些春兰名种,最好备用疏密两张芦帘,春秋用疏帘,夏日用密帘。 五、防寒 兰花一入冬季,必须搬入室内防寒。室温保持1~2℃即可。兰室宜朝向东南,要求通风宽敞。秋兰类在气温2~3C时,即可搬入室内。寒兰因生长暖地,更须提早防寒。春、夏兰类的耐寒性虽较强,但如有冰冻出现,亦应及时搬入室内。有严重寒流侵袭、室温降到0℃以下时,还须及时加温。此外,兰花在春季出房后,秋季进房前,要注意防霜。 综上所述,要养好兰花,必须掌握其自然生长环境条件,采取合理措施,加强养护管理。高濂的《兰谱》载:“春不出,夏不日,秋不干,冬不湿。” 簟溪子的《兰易十二翼》中又云:“喜日而畏湿;喜风而畏寒;喜雨而畏潦;喜润而畏湿,养兰宁干毋湿;喜干而畏燥;喜土而畏厚,宜浅土;喜肥而畏浊;喜树荫而畏尘;喜暖气而畏烟;喜人而畏虫;喜聚族而畏离母,兰之分不得已也,极盛则分,极衰则分,皆不得已而分也;喜培植而畏骄纵。”这些都是我国艺兰经验的概括,值得细细玩味、推敲与借鉴。 兰花是一种风格独异的花卉,它的观赏值很高,所以古人有把兰花的观赏价值置于松、梅之上的。据载:“世称三友,竹有节而无花,梅有花而无叶,松有叶而无香,唯兰独并有之。”诚非虚语。如将兰花作为盆栽或制成盆景,可点缀于书斋、客厅、卧室、走廊等处,使增加诗情画意。如以兰花插瓶,置于案头或几架之上,顿觉生意盎然,富于情趣。兰花又可用作露地配置,若在假山、亭榭之间的隙地或石缝中,堆入培养土,直接将兰花种入,再覆以青苔之类,使其生长环境接近自然,更别具野趣。
商务合作和广告合作
品牌推广商商务运营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