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山水是源于日本本土的缩微式园林景观,多见于小巧、静谧、深邃的禅宗寺院。在其特有的环境气氛中,细细耙制的白砂石铺地、叠放有致的几尊石组,就能对人的心境产生神奇的力量。 即使在小小的空间里,也能感受到浩瀚的宇宙。舍去舍去再舍去,直到不能舍去的时候,事物的真理、真实的一面就会呈现出来。 许多造园者都会通过置石表达“心性本净,见性成佛”的禅宗文化,唤起观者的思考与顿悟。 因受到禅宗文化影响,枯山水的置石方式独树一帜,包括石头的组合方式、摆放姿态、空间关系等,具有很强的人工性、装饰性、寓意性。 在摆放过程中,工人必须非常小心地摆放石头,因为石头的位置有一点点变化,看到的景色都会完全改变, 所以,一般摆放现场用的都是熟练的日本工人,是因为枯山水讲究独特的手法和技术,要求指示者和实际操作的人默契配合。 当然,就看似简单的摆放石头,也有深奥的学问,例如不同石头的作用以及位置,石头的朝向,这其中有讲究也有忌讳,因此都得考虑到位。 在枯山水中,人们以石喻山,以砂喻水,要想真正体会到作品,还得明白设计者在白砂上“画”了什么,意象为何,像是平静水面的涟纹、与象征大海的波纹、各种自然的象征都是有不同的。 大部分人对枯山水的认识或许就局限于,一堆沙子、几块石头、一颗松树、一个石灯、一个洗手池,这些象征性的东西。真真正正让你去看,能看出什么?更别说行业之外的人民大众了。 划重点:有别于中国的山水,在日本,枯山水是不能碰,也不能动的。我们讲究移步异景,而枯山水讲究的是移步不异景,从观察角度的变化去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