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建筑有亭、廊、榭、舫、厅堂、楼阁、塔、馆、轩、斋等多种类型,其中亭是中国园林建筑中应用最广、形式最多样的一种点景建筑。 亭的形式很多,从平面上分有圆形、长方形、三角形、四角形、六角形、八角形、扇形等,从屋顶形式分为单檐、重檐、三重檐、钻尖顶、平顶、歇山顶、单坡顶(如扇亭)、褶板顶,从位置分有山亭、半山亭、桥亭、沿山亭、靠墙的半亭、在廊间的廊亭、于路中的路亭等。 亭的形式不同,性质不同,对环境植物的要求也不同。中国人建亭多讲究立意,模拟大自然创造一种感人的气氛,而这种气氛的创造,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周围的植物配置。 在古典园林中,有将亭建于大片丛林之中,使亭若隐若现,令人有深郁之感。在丛植林木配置中,可以用同一个树种种植成林。苏州留园的舒啸亭,四周遍植枫树,每至秋日,丹枫绚丽、景色秀丽。如用多种树种配置,则要注意树的方向及地的高低是否适于多种树种、树叶色彩的调和对比,常绿树与落叶树的多少、开花季节的先后、树与亭的式样以及颜色的衬托等。如苏州沧浪亭中的沧浪亭,四周林木葱郁,一派天然野趣。 在丛植林木配植中,多种树种丛植往往以一种或数种树木作为主题,寻求意境上的创造,而主题树种多选择一些寓有吉祥如意的树种,如梅、兰、竹、菊“四君子”,松、竹、梅“岁寒三友”等。 亭旁也常孤植少数大乔木作为陪衬,同时再以低矮灌木加以衬托,如苏州拙政园的梧竹幽居亭前的枫杨,起到配景和构图的作用。 在古典园林中,有许多亭是利用花木为主题来命名的。此种命名方法有画龙点睛之妙。同时,亭上的匾额、楹联的运用,宛若造园者内心的独白,使游人与园主心灵沟通。如苏州拙政园的雪香云蔚亭,亭内的匾额上写着“山花野鸟之间”,山上林木葱郁,浓荫蔽日。亭前挂文征明的对联“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把这一景的意境充分体现出来。 再如拙政园中的荷风四面亭,四周柳丝如梳,池内莲荷环绕,夏季清香四溢,刻画出“四壁荷花三面柳,半潭秋水一房山”的意境。 古典园林建筑的廊、榭、舫、楼阁等不同的园林建筑类型,其旁的植物主要根据这些建筑物的外形特征及意境要求进行布置。建筑物前还应留出少许的空地,以便游人活动,视野开阔,便于凭眺。 总之,园林中的各种建筑物,无论位于山上或水涯,必翼以树木,不使孤立。
商务合作和广告合作
品牌推广商商务运营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