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茱萸与吴茱萸 重阳节与中秋、端午一样,都是我国非常重要的传统节日,意在思念、祭奠逝去的亲人。对此,我国自古时起,便开创出登高、插戴茱萸等习俗。其中,茱萸,又名草决明,实为越椒,即一种典型的芳香型植物,传说,该物可驱邪、避灾祸,故人们常于重阳节这天,为自己和家人朋友插戴一枝新鲜的茱萸。 说到茱萸,小花可听过两种,分别叫作山茱萸、吴茱萸的植物。单从名字看,它俩好像无形中存在某些联系,不过,这究竟是人们的臆想,还是确实存在的事实,需要好好的判定一番! 首先,两种植物的概览。 山茱萸:俗称肉枣,实为落叶乔木或灌木,植株原产自我国山西、陕西、甘肃、江苏、浙江等地,平均高约4~10米左右,树冠优美、苍劲挺拔、姿容俊秀。 吴茱萸:本质是一高约3~5米的灌木或小乔木,主要分布在中国和日本一带。曾经我国尝试于海南引进栽培该株,然折戟而归,结果并不理想,大部分植株均相继出现长势不佳、发育不良等现象。 其次,山、吴茱萸的区别。 1、科属。 山茱萸:来自山茱萸科、山茱萸属;吴茱萸:来自芸香科、吴茱萸属。 2、花。 山茱萸:花色金灿灿的,如暖阳般耀眼夺目;吴茱萸:清纯澄净,似我见犹怜的小白花。 3、果实。 山茱萸:长椭圆形、红色或紫红色,远看好像一颗颗圆润饱满的红枣,精神且富有光泽;成熟期为每年的9~10月,情况好的话,最近即可成功看到其枝头顺利挂上累累硕果。 吴茱萸:果实分布或密或疏,颜色统一为暗紫红色,表面既不光亮也不平滑;果期差不多为10~11月前后。 4、药用价值。 山茱萸:性温,酸中带涩,一般具有补肝益气的功效,有时还可用来缓解由眩晕、耳鸣、腰膝酸痛所引起的种种不适。 吴茱萸:性热,辛中带苦,通常具有散寒止痛、降逆止呕等作用。 可以说,这两种植物,虽皆能入药,但药效相去甚远,覆盖范围也大不相同,大家在使用前,一定要认真咨询医生并谨遵医嘱,毕竟药物不比其他,一个不好,便容易造成大祸,这点相信不用小花多说,你们也一定心中有数。 最后,它俩的优点。 1、山茱萸。 本株先开花后长叶,秋高气爽、红果累累,正是秋冬时节品质上佳的观果优选,常被用于美化、绿化园林,无论单栽还是片植,皆相得益彰,同时,它的最长观果期,通常可达3月之久,性价比超高,难怪深受花友喜爱。 2、吴茱萸。 一来,其鲜果经泡制、晾干等步骤所得产物,人称“吴萸”,乃我国传统中草药之一,是非常好用的苦味健胃剂和镇痛剂,有时也作驱虫药用,于灭杀蛔虫颇有成效。 二来,吴茱萸分布广、适应性强,颜值一流,亦是非常不错的庭院观赏型美花。 本期的养花常识暂时就分享到这儿,感谢大家的观看,我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