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就好像我们公司的员工,他们也有很多的梦想,可是这么多年来,他们的想法越来越多, 最后都变成了“早日实现财务自由”、“想要个小院,过一天算一天”之类的。 一些有共同爱好的人,更是相约着,要离开这座繁华的都市,找一片桃源,过上一种闲适的日子。 当然,具体有多少是真的,谁也不清楚,也许只是随口一说,但对乡下的生活还是很向往的。 但这种想法,也就是偶尔想一想,能够实现的,也就是那些老人了。 老人们三五成群,“抱团养老”,这是一种很时尚的退休方式,也是一种时尚的方式。 平常的时候,大家可以聊聊天,下下棋,龙门阵什么的,心情好了,喝酒、唱歌、跳舞什么的,那就是《向往的生活》的老版本了。 也难怪这么多的年轻人,都会羡慕那些已经退休的老人,甚至还有一些人,恨不得立刻就退休。 “抱团养老”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也是一件很吸引人的事情,但也有一些问题,就像是有一位年轻的朋友,他原本是想和自己的朋友们一起“抱团养老”的,但现在,他的想法被现实打败了。 浙江,有一位六十多岁的王太太,以前是一名医生,平日里就喜欢种花种花,把自己的阳台打理的跟个小花园似的,玫瑰花、铁线莲、玛格丽特、天竺葵、吊兰之类的花花草草,看起来都很漂亮,不过,她毕竟是在城市里长大的,也想要体验一下乡下的生活。 最想做的事情,就是在郊外租一套有院子的房子,有自留地,然后每天朝九晚五。自己弄个大园子,每天都能这么过日子,想一想就很幸福。 所以,五年前,她就拒绝了医院的邀请,和另外三对有意向的夫妇,决定在郊外租房“小试一把”,因为四个人的丈夫都还没有退休,所以,这件事情,就演变成了四个朋友在乡村“抱团养老”。 于是,在王女士的带领下,一个“抱团养老”的小团体,在郊外找了一处中意的公寓,二话不说,直接付了三年的房租,一年才四万。随后,他又花费了10万元,将别墅重新装修了一遍。 在新家可以住人的那天,四大家族倾巢而出,帮助四位好友搬家,原本以为这就是“幸福安享会”的开端,却没想到,现实比他们想象的还要残酷。 王太太是第一个感觉到不舒服的,自从他们住进村子之后,村里人就从租客那里知道了他们四个人的事情,都很好奇,尤其是那些上了年纪的人,正在外面晒着太阳, 看着他们四个人出来,然后就是一呆就是半天,还有的则是一直呆到中午才回来的。很快的,四个人就受不了了,纷纷关门告辞。 村民们的热情让他们无法接受,但是村子里的狗却让他们感到害怕,村子里的狗没有拴狗绳,一看到他们就会露出敌意,一到晚上,他们就会被吓醒。 如果说,外界因素是可以克服的,但两个人之间的一些小摩擦,却是导致“抱团养老”失败的主要因素。 平日里,大家一起吃个饭,玩个游戏,打扫一下庭院,种花种花,就会发现4个人有许多不同的生活习惯。 举个例子,王女士是个很有洁癖的人,每次用完厕所,都会先把沐浴区和地面打扫一遍,然后再离开,这样会浪费更多的时间,被其他女生认为是有洁癖。 不过王女士也挺委屈的,每次上厕所的时候,我都是最后一个上厕所的,还得收拾一下。也没有得到其他姐妹的认同。 这本来是一件很小的事情,但是接下来的事情却是不可避免的,毕竟每个人都要吃东西,不可能一直都是自己一个人做的, 没过多久,王妈妈就提出了让自己下厨的想法,她觉得自己不能让自己下厨,所以四个人轮流做,但是没想到,自己的两个妹妹之中, 居然有两个都不会做菜。无奈之下,她只好雇了几个村民来当保姆,一个月的花销也就是2000多块钱。 其他的琐事也有很多,可是天天在一起,就会因为一些小事情,而变得不那么融洽了。 最后,这种日子持续了八个多月,院子里终于有了个小园子,其中一位姐姐提出要回家照顾孩子,不能回来了。 接着又来了两个,二姐说要回去照顾老人,也离开了。王夫人也累了,兴致全无,很快就散了。 还好,租客是个好人,对他说,你才来这里不到一年,就花了二十多万,我会把房租还给你的。 于是,没过一年,四位曾经关系极好的姐妹,就这么分道扬镳了,虽说不能说从此不再联系,但也难免有些心结,不知何年何月才能解开。 这种“抱团养老”模式能否奏效?2017年,杭州张大妈邀请了六对不熟悉的情侣住在自己的房子里。 这也是国内第一个被媒体认定为“抱团养老”的成功案例。但据媒体报导,一年之后,3、4对夫妇纷纷离去,各过各的生活。 “抱团养老”,想要实现,必须满足以下几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