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少菜农的心中,白菜堪称冬季餐桌上的 “当家菜”,市场需求大,种植范围广。可白菜在生长过程里,却常常遭遇烂根烂心的 “顽疾”,不仅影响植株健康,大幅降低产量,还会让白菜的品质大打折扣,直接削减菜农收益。因此,了解白菜烂根烂心的成因,掌握有效的防治手段,就成了种植关键。 一、病因剖析 (一)病害侵袭 白菜烂根烂心,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病害在作祟。软腐病首当其冲,这是一种细菌性病害,发病时,白菜基部或心叶会出现水渍状病斑,伴随恶臭气味。病菌借助雨水、灌溉水以及农事操作传播,一旦植株有伤口,病菌便会乘虚而入。根腐病同样棘手,多由真菌引发,土壤湿度大、透气性差时极易滋生,患病白菜根系逐渐腐烂,无法正常汲取养分与水分,进而导致地上部分萎靡。 (二)水分管理不当 水分是白菜生长的 “命脉”,但把控不好就会成 “祸根”。浇水过多、过于频繁,土壤长时间积水,根系缺氧窒息,厌氧菌大量繁殖,烂根随之而来;相反,若久旱后猛然浇大水,白菜的根系适应不了,细胞受损,也易引发病害,致使烂根烂心。 (三)施肥不合理 偏施氮肥是不少菜农常犯的错误。过量氮肥让白菜茎叶徒长,组织娇嫩,抗病力弱;而且未充分腐熟的有机肥施入土壤,会在腐熟过程中释放热量、氨气等,灼伤根系,还可能携带病菌、虫卵,破坏土壤微生态,为烂根烂心埋下隐患。 二、防治妙招 (一)农业防治 选种抗病良种是基础,市面上抗软腐病、根腐病的白菜品种众多,依据当地气候、土壤条件挑选合适种子,能从源头降低发病几率;实行轮作倒茬,避免连作,与非十字花科蔬菜间隔种植,减少土壤中病原菌积累;播种前深耕晒垡,既能疏松土壤、改善透气性,又能借助紫外线杀菌,为白菜生长打造优良 “居住环境”。 (二)水分管理 遵循 “见干见湿” 原则浇水,依据天气、土壤墒情灵活调整水量与频次。雨季提前挖好排水沟,及时排除田间积水;干旱时小水勤浇,避免土壤干湿剧烈变化。比如清晨或傍晚,用喷灌、滴灌设备缓慢补水,维持土壤适宜含水量,让根系稳健生长。 (三)施肥管控 平衡施肥是关键,按白菜不同生长阶段需求,搭配氮、磷、钾及中微量元素肥料;增施有机肥时确保充分腐熟,可混入生物菌肥,改良土壤结构,增强有益菌群,抑制有害病菌;追肥时,尽量采用沟施、穴施并覆土,防止肥料直接接触根系造成烧根。 (四)药剂防治 软腐病发病初期,可用农用链霉素、新植霉素等抗生素喷雾或灌根,每隔 7 - 10 天一次,连施 2 - 3 次;根腐病则可用甲霜灵、恶霉灵等杀菌剂灌根,杀菌消毒、修复根系;日常还可定期喷施保护性杀菌剂,如代森锰锌,提前构筑防病 “屏障”。 白菜烂根烂心虽棘手,但只要找准病因,多管齐下、精准防治,定能让白菜茁壮成长,收获紧实饱满、品质上乘的白菜,充实菜农的 “钱袋子”,也为百姓餐桌呈上健康美味的蔬菜。每位种植者都应牢记这些防治技巧,在菜园里打响这场 “保卫战”,让白菜季成为丰收季。 作者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