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甘蔗制糖等产业中,大量的甘蔗渣被产生。这些看似无用的甘蔗渣,其实蕴含着巨大的价值,通过巧妙的肥料发酵,能摇身一变成为对土壤和植物有益的有机肥料。 甘蔗渣富含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等成分。这些成分在合适的条件下分解,能为土壤提供丰富的有机质,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而且,经过发酵后的甘蔗渣肥料,释放养分缓慢,能长期为植物提供营养,减少化肥的使用量,降低对环境的污染。 要进行甘蔗渣肥料发酵,首先需要准备好材料。除了甘蔗渣,还需要准备发酵菌剂,比如常见的 EM 菌剂,它能加速发酵过程,提高发酵效果。同时,适量的氮肥(如尿素)也是必不可少的,因为甘蔗渣碳氮比较高,添加氮肥能调节碳氮比,利于微生物的生长和发酵。另外,还需要准备好搅拌工具、塑料薄膜等。 将甘蔗渣进行预处理,把过长的甘蔗渣切断,一般切成 5 - 10 厘米长,这样更有利于后续的发酵和搅拌。接着,按照一定比例进行调配,每 1000 公斤甘蔗渣中,加入 5 - 10 公斤的发酵菌剂和 3 - 5 公斤的尿素。同时,根据甘蔗渣的干湿程度,适量加水,让甘蔗渣的含水量保持在 60% - 70%。判断含水量的简单方法是用手抓一把甘蔗渣,用力握紧,指缝间有水渗出但不滴下即可。 把调配好的甘蔗渣充分搅拌均匀,确保发酵菌剂、氮肥和水分均匀分布。然后将搅拌好的甘蔗渣堆成条垛状,垛高 1.2 - 1.5 米,宽 1.5 - 2 米,长度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堆好后,用塑料薄膜覆盖,起到保温保湿的作用,促进发酵。 在发酵过程中,要定期进行翻堆。一般在发酵后的第 3 - 5 天进行第一次翻堆,此时堆内温度会升高到 60℃ - 70℃,翻堆能使堆内物料受热均匀,补充氧气,加快发酵进程。之后,每隔 2 - 3 天翻堆一次。随着发酵的进行,甘蔗渣的颜色会逐渐变深,由原来的浅黄色变为深褐色,质地也会变得更加柔软、疏松,同时会有一股淡淡的氨味散发出来,这就表明发酵基本完成,整个发酵过程大约需要 15 - 20 天。 完成发酵的甘蔗渣肥料可以直接施用于土壤中。在使用时,可以将其均匀地撒在土壤表面,然后进行翻耕,使肥料与土壤充分混合,深度一般在 20 - 30 厘米。也可以在种植作物时,将发酵好的甘蔗渣肥料施在作物的根系附近,注意不要直接接触根系,以免烧伤根系。施肥量根据土壤肥力和作物种类而定,一般每亩施用 1000 - 1500 公斤。 甘蔗渣的肥料发酵是一种环保且经济的资源利用方式。不仅能解决甘蔗渣的处理难题,还能为农业生产提供优质的有机肥料,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将这些废弃的甘蔗渣充分利用,为绿色农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作者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