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甜品店,点上一份芋泥奶茶、芋泥蛋糕或者芋泥酥,映入眼帘的往往是那迷人的紫色芋泥。相比之下,白色芋泥却如同 “稀客”,在市场上难寻踪迹。这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奥秘呢? 从芋头品种说起,芋头家族颇为庞大,常见的有紫芋、香芋、白芋等。紫芋,因其表皮与内部均呈现出或深或浅的紫色而得名。它含有丰富的花青素,这是一种天然的水溶性色素,在不同的酸碱度环境下会呈现出不同的颜色,在制作芋泥过程中,花青素稳定存在,使得芋泥呈现出浓郁的紫色。香芋,虽名字里没有 “紫” 字,但其内部也多为淡紫色,同样是花青素在 “作祟”。这些紫色系的芋头,由于颜色独特,口感软糯香甜,备受消费者青睐,自然而然成为甜品店与食品加工厂制作芋泥的首选原料。 反观白色芋头,像白芋等品种,它们体内几乎不含花青素,芋肉洁白如雪。虽说口感也较为细腻,但在外观上,白色芋泥相较于紫色芋泥,显得过于 “朴素”。在这个追求视觉冲击与新奇感的消费时代,白色芋泥较难吸引消费者的目光。商家们为了迎合大众口味,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自然会更多地选择紫色芋头来制作芋泥。 从制作工艺角度来看,紫色芋泥在加工过程中,颜色相对稳定。即使经过蒸煮、搅拌、炒制等多道工序,花青素依然能保持其色泽,让芋泥始终维持着诱人的紫色。而白色芋泥,在加工过程中稍有不慎,比如过度蒸煮导致氧化,就可能会使颜色变得灰暗,影响美观。这无疑增加了制作白色芋泥的难度与成本,进一步降低了商家制作白色芋泥的积极性。 在市场需求的导向下,紫色芋泥凭借其独特的色泽与口感,在各类甜品中大放异彩,成为了消费者心中芋泥的 “标准形象”。无论是在社交媒体上,还是在线下门店的宣传中,紫色芋泥的身影随处可见,这又进一步强化了消费者对紫色芋泥的认知与喜爱。而白色芋泥,由于缺乏足够的曝光与市场推广,逐渐被边缘化,只能偶尔在一些小众甜品或者家庭自制中出现。 市售芋泥多紫色、少白色,是芋头品种特性、制作工艺难易程度以及市场需求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不过,这并不意味着白色芋泥没有价值,它那纯粹的口感,或许在未来的某一天,能在美食舞台上重新绽放光彩,为芋泥世界增添别样的风味。 作者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