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创作者个人的审美观念、经验、背景等因素的不同,对于盆景桩景的理想比例和标准尺度也会有所差异。但只要我们留心观察大自然的造化,借鉴传统的经验和技法,反复实践并分析总结,就能够发现一些规律和普遍的规则。 所以,我们略加留心,就不难在村头、寺院、崖边、溪畔、园林等处找到我们胸中树影,并且可以从中领略那种绝不同于绿化林或一般树的枝、干比例的一些规律。粗壮不臃肿,细瘦而不嫩弱,那些古树或虬曲苍劲,或刚猛险峻,或凝重朴茂,或挺拔伟岸,由此可以得出最基本的枝干比例关系。 因此,只要我们稍加留意,便能够在山头、寺院、崖边、溪畔、园林等处寻觅到我们心目中的树影,并且从中领略到一种不同于绿化林或一般树的枝、干比例的规律。粗壮而不臃肿,细瘦而不嫩弱,那些古树或虬曲苍劲,或刚猛险峻,或凝重朴茂,或挺拔伟岸,从而得出最基本的枝干比例关系。 1、枝干的延伸呈现出逐渐变细的趋势。 2、枝与干粗细比例相近。 3、随着树高增加,枝与干粗细比例逐渐趋于一致。 4、枝托主脉、次脉、横角的粗细比例随着枝托的延伸逐渐协调化。 借鉴传统,遵循比例规则。桩景创作源于自然,又超越自然,它是人类艺术创造的产物。无数的前辈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创作出了一批批高品味的桩景艺术作品,同时也积累了丰富的宝贵经验,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