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微型盆景艺术中,为了让尺寸小巧的树桩景观显得更加和谐和密集,并且充分展现植物在一年四季中的生命力及其缤纷色彩,通常会借助摘除叶子的方法来达到理想的效果。 在酷暑时期,一些观叶植物,如朴树、榆树、黄荆和石榴等,它们的叶子会变得很大而且发黄,失去了原有的雅致,大大影响了观赏效果。这时候可以考虑进行摘叶处理。在摘叶前的半个月应该充足施肥,以便于树桩能够迅速长出新的叶子。 执行摘叶操作时,应该使用剪刀,只剪掉叶子而留下叶柄,避免损伤叶腋处的嫩芽。通常需要大约一个月的时间才能看到新的叶片长出来。摘叶的优点是能够让叶子变得更小【比如黄荆经过摘叶后,新叶大小可能只有原先的五分之一】,小叶子更能够突出树木微小却充满力量的特点,展现其精巧、古老而强健的姿态;此外,摘叶还能促进叶腋生长,让树的层次和树冠变得更加丰满,有助于塑形。 然而,摘叶的做法也可能带来不利影响。简单地要求每年无差别地摘叶二到三次,这种说法缺乏科学依据,至少是没有经过深思熟虑的。植物的叶子是制造有机养分的关键部位,对于维持植物的生命活动至关重要。 在春季和夏季的生长过程中,植物的养分储备已经大量消耗,夏季正是植物重新积累养分的关键时刻。如果在这个时候摘掉叶子,就相当于切断了植物的营养来源,阻碍了它的呼吸功能。这不仅会影响植物的新陈代谢,还可能导致植物因为缺少蒸腾作用而陷入休克状态,特别是在梅雨季节,由于湿度大,植物很容易因此而发生腐烂或僵化的情况。虽然健康的树桩可能能够抵抗这种做法带来的负面影响,但是对那些本来就较弱的树苗来说,这无疑是一次沉重的打击。因此,我们不能忽视这个问题。 在进行摘叶之前,应当精心挑选那些健康且生长状态良好的树桩,根据你想要达到的效果,是希望叶子变得更加精致,还是希望通过刺激腋芽来增加树桩的层次感。对于已经健康的树桩,一年可以进行一到两次全面的摘叶。而对于那些还未完全成型,仅需要在特定部位增加丰满度的树桩,则应该仅在需要的部位进行摘叶,而且一年只能进行一次。 如果目的是尽快让树木成型,特别是对于那些需要快速增粗枝干的幼树或坯子,切记不可进行摘叶。因为这样会中断养分的供应,没有足够的养分,枝干就无法增粗。等到新的养分生成机制重新建立时,宝贵的生长季节已经过去大半,到了深秋,这样的处理对加速成型是没有好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