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树的人工繁育主要通过播种方式进行。其种子在每年的9月至10月间成熟,此时果实呈现红褐色,应及时采摘并摊开自然晾干,之后清除杂质,并与沙土混合保存。到了次年的3月份进行播种,在播种之前需要对种子进行特别处理,可以使用木棒敲破种壳,或者利用沙子磨损种皮,这样能够促进种子的发芽。 培育苗床时,应选择疏松肥沃且排水性佳的沙质壤土,播种后覆盖约2厘米厚的细土,并铺设稻草,充分浇水,大约10天后开始萌芽。当幼苗出土后,应及时去除覆盖物。在苗期,需精心养护,包括松土、除草和追肥,并适时进行间苗,当年生的苗木高度可达30至40厘米。对于用于制作朴树盆景的幼苗,要注重修剪和整形,采取“抑制顶端促进侧枝”的策略,控制其向上生长,促使主干增粗和侧枝发育,以便日后上盆加工和造型。 在长江流域及更南的区域,朴树常自然生长于丘陵、低山与溪谷附近,人们可以挖掘到那些经历长期砍伐后形态奇特的老树桩,并对其进行"养胚"处理。通过精心修剪,促进其根部生长和新枝条的萌发,随后进行造型和培育。大约1至2年后,这些树桩就能被移植到盆中进一步加工,从而在较短时间内创作出具有古雅风韵的朴树盆景。 (二)上盆过程 选择盆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