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桩的种类很多,它们对气候的适应能力、生长习性各不相同,因此最佳的采挖时间也不一样,这直接影响到树桩的成活率。那么,选择在不同的季节挖掘树桩,会对树桩的存活几率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 探究早春及晚秋采掘树根的优缺点 由于地理环境、树种和树龄的差异,采集的时间也会有所不同。我们需要灵活应对,不能固执地坚持在特定时间进行采集。 春季。在相同的环境下,例如同样是下山桩,大小相同,生长在同一地区,且为同一树种,大多数树桩在进入休眠期后,于早春萌芽前进行挖掘,这个时期是树木休眠的末期,芽眼饱满膨胀,似开未开,树液尚未流动,芽眼也未开始活动。 在此时挖掘树桩,进行修剪和锯切后,伤口较小,营养流失较少,加之气温逐渐回升,所有植物都开始进入生长期,其生长势态逐渐增强,呈现出积极向上的生长迹象,因此其愈合伤口的能力较强,有利于其恢复生长。 季秋。有些朋友认为,在季秋节采挖树桩也能取得很高的成活率。实际上,这取决于各地的具体气候条件和树桩的根系状况。在季秋采挖某些树桩,成活率确实可能较高。 这是因为经过一个完整的生长季节,树桩积累了丰富的营养,采挖后随即进入休眠状态。随着气温逐渐下降,蒸发量减少,树桩失水量也随之降低,从而提高了成活的可能性。 然而,必须注意的是,季秋采挖树桩的方法只适用于那些根系完整的树桩,例如来自苗圃的树桩或已经成熟的树桩。 此外,山上石块稀少、根系保存完好、土球完整且垂直根系较少的树桩,或者是春季已开挖一半树穴、须根已培育出一半的下山桩,也都适合在晚秋采挖。 而不适合季秋采挖的包括那些无根或少根的树桩,因为这类树桩正逐渐进入休眠状态,整体趋势是向下的停滞期。此时,它们的生理活动逐渐减弱,上下剪口缺乏愈合能力,更不用说生根能力了。从采挖到次年春季萌芽前,需要经历大约3-4个月的漫长等待期。 在此期间,养护措施显得尤为重要,稍有不慎就可能导致树桩腐烂。因此,早春时节的生理活动向上,而季秋时节的生理活动向下,哪个时间段更适合采挖树桩,显而易见。 不同种类的树木有不同的最佳采挖时期,而具体到每一种树,这些时期又有着诸多差异。 常绿的杂木树种,如金弹子、小叶黄杨、栀子、荀子、南天竹、龙船、火棘、枸骨和叶子花等,适宜在春季新芽开始生长前进行挖掘。 当春季的日平均气温稳定在15摄氏度以上时,便是采挖树桩的好时机。例如,在江浙地区,正月十五前后可能稍显迟了一些,但在安徽、山东和河南等地,则正是最佳时期。 落叶杂木树种的采挖时机分为两个阶段
商务合作和广告合作
品牌推广商商务运营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