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花种草,因为盆栽,难免就需要换土。 然而,有些人觉得换掉旧土不就好了吗? 而事实上,结果总是打脸! 换了新环境的植物不仅状态没有变好,反而更差了,烂根黄叶以及落花的症状频出不穷。 那么,在养花换盆土的期间,到底哪些事情做错了? 【1】没有全面杀菌消毒 给植物换盆土就是因为原来的生存环境不好,土质不够肥沃亦或者蕴含的细菌害虫多。 所以,想要植物长得好,换环境就得全面杀菌消毒,确保新环境中的有害菌最少,植物生长的环境最符合其需求。 一般,给花根消毒,浸泡多菌灵或高锰酸钾水溶液的工作都不会拉下! 但是,不少人却忽略了土质的安全性,尤其是直接购置通用类型的土壤养花的人。在栽种好植物之后,我们需要在前几次浇灌定根水的时候,直接用稀薄的抑菌水溶液代替纯粹的自来水,全面遏制细菌的滋生。 另外,选用的土壤也需在栽种植物之前,先暴晒,简单地杀菌消毒,确保没有害虫,肉眼看不到的细菌也能少些。 【2】没有修根 植物的根部发育壮大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大部分人在打理的过程中总是舍不得修剪。 殊不知,恰恰是这样的做法,给予了烂根病根进一步扩散,波及健康根部的机会。 所以,在换盆土的阶段,恰恰是难得的好机会,趁早将其全部修剪掉,然后浸泡杀菌水杀菌消毒,这样植物才能在新环境中长得更好。 当然,植物于上盆后需要一段时间适应新环境,所以服盆期间,瘦弱的根须只能消耗营养物质,却不会对植株带来助力,所以全部修剪掉,对植物更好! 【3】服盆期间照顾不当 植物服盆期间,因为根部尚未固定住,所以其代谢消耗需要的大量营养物质都依靠植物本身。 因此,就需借助环境的调控,促使植株的代谢降低,储备更多的营养物质维持生命。 一般植株服盆期间,当尽量让植物沐浴光照,利用光维持光合作用,毕竟在此期间可合成大量的营养物质满足自身发育和代谢所需。 当然,过多的光照也不利于植物的健康和发育。因此,最好是在此期间多观察植株的状态,一旦枝叶发蔫没精神就该及时地搬到阴凉处,削弱光照,让其自我修复。 另外,服盆期间,我们需要尽量控制好土壤的干湿度,且只需浇水不能追肥。 采用的自来水尽量和气温保持一致,这样可极大限度上避免在渗透到土壤里之后,一下子改变土壤的温度,促使生长于其中的植物根部受到刺激,更容易出现腐烂化水的迹象。 除此之外,在看到泛黄或干枯的茎叶,确认其完全失去生机的情况下就该早点剪掉,不然任由其掉落到土壤里,则会给予细菌和害虫滋生机会,从而导致植物患病生虫,受到不可逆转的伤害。 #京东秋季家装季#
商务合作和广告合作
品牌推广商商务运营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