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苏铁(Cycas szechuanensis Cheng et L. K. Fu)是苏铁科、苏铁属植物。树干圆柱形,直或弯曲,高2-5米。羽状叶长1-3米,集生于树干顶部;羽状裂片条形或披针状条形,微弯曲,边缘微卷曲,上部渐窄,先端渐尖,基部不等宽,上侧较窄,下侧较宽、两面中脉隆起,上面深绿色,下面绿色。大孢子叶扁平,有黄褐色或褐红色绒毛,上部的顶片倒卵形或长卵形,先端具刺状长尖头,无毛,下部柄状,密被绒毛,下部的绒毛后渐脱落,在其中上部每边着生2-5枚胚珠,上部的1-3枚胚珠的外侧常有钻形裂片生出,胚珠无毛。 中国四川西部峨眉山、乐山、雅安及福建南平等地有栽培,为庭园观赏树种。 分布范围 中国四川西部峨眉山、乐山、雅安及福建南平等地有栽培。模式标本采自峨眉山。 生长习性 苏铁性喜阳光、干燥和通风良好环境,不耐寒,好肥,喜沙质土壤,生长缓慢,寿命约200年。在中国南方热带及亚热带南部树龄10年以上的树木几乎每年开花结实,而长江流域及北方各地栽培的苏铁常终生不开花,或偶尔开花结实。 主要价值 科研 苏铁类植物起源于3亿多年前的晚石炭纪,是现存最古老的种子植物,是濒临灭绝的活化石,全球苏铁类植物仅存3科11属不足300种、亚种或变种。主要分布于亚洲、非洲,美洲和大洋洲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中国产苏铁仅1科1属(苏铁属Cycas L.),约20余种。虽然这群在恐龙时代达到鼎盛后又逐步衰败的植物群现存的后裔已不多了,但却在全球物种多样性保护中扮演着重要角色。1997年IUCN世界保育监测中心编制的《世界受威胁植物红皮书》收录了约占世界82%的苏铁类植物; 在中国,所有国产苏铁植物均被列入国家林业局在1999年公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2001年国家林业局提出了建设“全国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其中苏铁类植物被确定为两大重点保护的植物类群之一。对苏铁类植物的研究对探讨地球上植物的演化、以及古地质和古气候的变迁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观赏 苏铁类植物四季常青,树形美观,叶酷似羽毛,常作切花用,种子大而艳丽。因其生命长久,即使数百年树龄,仍青春常驻,开花结实,被视为长寿、吉祥的象征。苏铁的树干苍劲,叶丛终身浓郁翠绿坚挺,又象征着公正与铁面无私,苏铁类植物因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 食用 其茎干和种子含有丰富淀粉,去毒后可供食用。 药用 苏铁全身可入药,有收敛止血、解热止痛、益肾固精、平肝降压、去风活络等功效。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