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虫防治 炭疽病(Goleosporium musarum) 多在红花蕉成株上发生,初时叶片上产生圆形棕色病斑,边缘呈深褐色,随着病情的发展,病斑连在一起,形成褐色大病斑,在病斑中产生许多小黑点,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器。发生严重的叶片干枯死亡。此病多发生于秋冬季,土壤瘠薄,基肥不足,速效氮过多,荫蔽不良的地块发病较重。在棚室或露地栽培时,若空气湿度过高,病原菌蔓延迅速。 防治方法: ①加强棚室管理,浇水时避免打湿叶片或防止棚顶水滴落到叶片,注意通风透光,及时剪除病叶并烧毁,减少侵害来源; ②发病初期,可用5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65%代森锌600~800倍液,或75%百菌清800倍液喷施防治。每隔10天左右喷1次,前后喷2~3次,可有效地控制病情。 叶枯病 红花蕉的叶枯病主要由南方根疣线虫(Meloidyne incognita)和掘穴线虫(Rodopholus similis)引起。此线虫侵染叶片,受害叶片出现淡褐色的坏死斑,逐渐扩大成三角形的褐斑。随着叶片坏死斑的增多,使整个叶片干枯。严重时全株叶片下垂、枯死。病原线虫在病株、病残体和其他野生寄主上越冬,虫体通过雨水或浇水传播,也可随雨水冲至地面,通过蠕行传播,有病植株通过运输,还可远距离传播。幼龄幼虫和雄成虫抵抗力较弱。雌成虫和老熟幼虫对不良环境有较强的抵抗力,在干叶片中能存活1~2年,但在土壤中仅存活1~2个月。 防治方法: ①在病害发生期,及时清除病株、病叶,并集中烧毁; ②加强检疫,防止从国内外引种时带进病株; ③对线虫污染的棚室土壤,在种植前进行熏蒸消毒。可用40%甲醛30倍液喷洒土壤表面,密封1天,充分通风后种植红花蕉。 介壳虫 危害红花蕉的介壳虫有绵蚧(Icerya purchasi)和常春藤圆蚧(Aspidiotus nerii)。常以若虫、成虫群集在红花蕉上刺吸嫩芽危害。发生严重时,叶片上布满虫体,叶片颜色、叶片生长和花茎发育受损,使植株、叶片、花茎变黄,排泄物能诱发煤污病。介壳虫在温暖、高湿条件下,繁殖快,危害严重,1年内可发生3~4代。 防治方法: ①经常检查,发现少量介壳虫时可人工刮除; ②在若虫危害期,可用25%亚胺硫磷乳油1000倍液喷洒;③棚室栽培时,可利用天敌瓢虫,进行生物防治。 粉虱(Trialeurodes vaporarioum) 是红花蕉棚室栽培中最常见的害虫,虫体较小,全身有白色粉状蜡质物,其成虫和若虫以口器在寄主叶背刺入叶肉吸取汁液,使叶片褪绿、变黄和卷曲,甚至萎蔫、干枯死亡,并常在伤口部位排泄大量蜜露,造成煤污病,影响红花蕉生长,甚至引起整株死亡。粉虱由于繁殖力强,在温室内1年内可繁殖9~10代,在短时间内可形成庞大的数量,同时,它分泌的大量蜜露,污染植株茎叶,会引起煤污病的发生。粉虱在棚室和南方地区可终年不断发生 ,通风不良时尤为严重,该虫随风或寄主植物的引种运输而传播。 防治方法: ①利用粉虱成虫对黄色的强烈趋性,在黄色板上涂油,起到诱杀作用; ②在若虫期用2.5%溴氰菊酯,或10%二氯苯醚菊酯,或20%速灭杀丁稀释2000倍液,或8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喷洒,对灭杀成虫、若虫效果十分明显; ③利用天敌丽蚜小蜂杀灭粉虱也有一定效果。 蕉苞虫(Erionota torus) 危害红花蕉的蕉苞虫为香蕉卷叶虫,又名香蕉弄蝶。危害时,其幼虫将叶卷成苞,取食叶片。发生严重时叶苞累累,蕉叶残缺,不仅影响植株正常生长,而且减少花茎产量,降低观赏价值。蕉苞虫在南方地区或棚室内1年发生4代,以老熟幼虫在叶苞中越冬,成虫于春季出现。成虫在清晨和傍晚活动,飞翔迅速。卵散产于寄主叶片、嫩茎和叶柄,以8~9月危害最严重。 防治方法: ①清除枯叶残株,集中烧毁,在幼虫初发生时,及时摘除虫苞,杀死其中虫体; ②注意保护天敌赤眼蜂; ③在幼虫初发生时,用90%敌百虫原药800倍液进行喷杀。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