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态特征 西藏红豆杉乔木或大灌木;一年生枝绿色,干后呈淡褐黄色、金黄色或淡褐色,二、三年生枝淡褐色或红褐色;冬芽卵圆形,基部芽鳞的背部具脊,先端急尖。叶条形,较密地排列成彼此重叠的不规则两列,质地较厚,通常直,上下几等宽或上端微渐窄,先端有凸起的刺状尖头,基部两侧对称,边缘不反曲或反曲(干叶明显),上面光绿色,下面沿中脉带两侧各有一条淡黄色气孔带,中脉带与气孔带上均密生均匀细小角质乳头状突起点。种子生于红色肉质杯状的假种皮中,柱状矩圆形,上下等宽或上部较宽,微扁,长约6.5毫米,径4.5~5毫米,上部两侧微有钝脊,顶端有凸起的钝尖,种脐椭圆形。 具开展或向上伸展的枝条;树皮淡红褐色,裂成薄片脱落;小枝不规则互生,淡绿色,后变淡褐色或红褐色;冬芽卵圆形,芽鳞覆瓦状,基部的芽鳞通常三角状卵形,先端急尖,背面稍具脊,脱落或少数宿存于小枝基部。叶螺旋状着生,不规则二列,线性。 通常直,K1.5~3.5厘米,宽约2.5毫米,先端有突起的锐尖头,上面光绿色,中脉隆起,下面有之条较绿色边带宽2倍的淡黄色气孔带;具短柄。雌雄异株,球花单生叶腋;雄球花圆球形,具多数螺旋状排列的雄蕊,具短梗;雌球花几无梗,上端生1具有盘状珠托的胚珠,基部围有数枚覆瓦状排列的苞片。种子当年成熟,坚果状,柱状长圆形,生于肉质、红色、杯状假种皮中,长约6.5毫米,直径4.5~5毫米,微扁,下部两侧有钝脊,先端具短尖,种脐椭圆形。 保护现状 西藏红豆杉生长缓慢,野生资源的自然增长无法满足需要,寻求人工获得红豆杉资源的途径越来越重要,在西藏红豆杉自然生长区建立保护区,禁止滥砍滥伐。 吉隆县在试种的基础上将加大喜马拉雅红豆杉的种植规模。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