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眼看就要五月端午了吗,按照咱们中国的老传统,五月端午咱们有很多习俗,也留下了很多俗语,今天我给朋友们分享的俗语是“癞蛤蟆躲不过端午”,看完这句话,大家会问,癞蛤蟆为啥躲不过十五呢?这里面有啥奥秘和文章吗? 带着这个疑问专门询问了见多识广的老人,下面我们就听听老人的说法,来开开眼界吧! 一,我们先来了解一下癞蛤蟆 癞蛤蟆是蟾蜍的俗称,在我们的南北方都有广泛的分布,癞蛤蟆身上疙疙瘩瘩的,看着非常让人不舒服,它还有一定的毒性,是著名的五毒之一,不过蟾蜍毒归毒,可是它是有着广泛作用的,特别是蟾蜍的毒素,这可是珍贵的中药材。 在咱们中国民间,人们喜欢把锭墨塞进癞蛤蟆嘴里,然后把蟾蜍挂在墙壁上,进行风干,这样制成的中药叫作蛤蟆墨,在古代如果有人有人晒伤,用此墨画一圈,病情就会得到控制,对此民间流传一句俗话“端午晒蛤蟆,再热也不怕”,也因为蟾蜍的功效,人们喜欢捕捉蟾蜍,喜欢把蟾蜍做成药材,可以自己使用,要是拿去叫卖的话,还能发一笔小财呢。 二,为啥说癞蛤蟆过不了端午呢? 咱们前文说过,癞蛤蟆具备一定的药用价值,人们要捕捉癞蛤蟆,但是古人认为捕捉癞蛤蟆的最佳时期就是五月端午,原因是在五月,古人认为是毒月,要是五月端午的话,更是毒上加毒,要是在五月端午的上午的话,应该是一年之中最毒的时候,所以古人就认为,在五月端午的上午,蟾蜍得天地之最毒之气,其药性也是最好的,所以在古代,人们有个习俗就是五月端午捕捉蟾蜍。 五月端午捉蟾蜍应该是最古老的端午节俗之一,对此大家可别认为笔者在胡诌,在古书《岁时广记》卷二十二“采杂药”引《荆楚岁时记》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