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人类眼睛能力的局限性对于滨海公路的设计者来说是相当重要的,因为他们的工作经常要在人类视觉的阈值附近展开。所以,先了解一下运动中的人类的视觉特征。 01 视觉的形成及特点 (1)视觉依赖于光照的能量 眼睛能够看出物体轮廓基于一定的亮度(或灰度)的对比。比如在全光照下,2%-4%的亮度上的差别人眼就能够察觉出来。而在夜里,这一亮度差别须达到60%-70%才行,而对比过于强烈则易产生眩光。随着亮度减弱,眼睛只能感受到亮度的区别,因而人眼在晚上只能看到物体的轮廊却辨不清是什么色彩。 (2)视觉的形成需要时间 视觉并不是立刻形成的,集中视力这一过程需要0.1-0.3秒的时间,而且只有当眼睛与物体处于相对固定的位置时,才能形成视觉。大多数情况下,眼睛每秒能辨出12幅互不相关的画面。变换焦点需1秒钟的时间,而反应时间平均也要3/4秒。 (3)视觉受到的空间上的限制 最小可视物体尺寸受到视锥大小与眼睛相关生理参数的限制。通过对高速路上的标志进行实验表明,对大多数人来说,要认出305米外的不熟悉的名字,字体的大小至少要45厘米高。当开车时,观察者将聚焦在300-600米开外,而且需要不断调整,对司机来说540米外的小汽车就像45厘米外的钉头一样大。 由于眼睛在分辨细节上所受到的限制,眼睛在其视域范围内也很受限。当站立着向前看时,人可以察觉到水平视角180°宽、垂直视角145°宽的视域内的事物(其中向上69°,向下76°)。但是视网膜中的最敏感的部分也只能包含2.5°的视角,而视网膜的未稍部分觉察不到什么细节。 02 公路上的视域 人的头部如果静止不动,就像驾驶人员坐着掌握方向盘的情况,眼睛看见的范围大小按周围环境的不同也有所不同。当眼睛的视力最强部分看到物体的详细情况时,人眼的视野角度是3°;人处于完全舒适的情况时,视野为18°;观赏艺术品或其他一般物体时,视野为30°;如果头部不动,眼球从左向右尽量活动,视野大致上是60°。 一般的双车道上视域内的内容与多车道的高速路上视域内的内容是不同的(图5-1,5-2,5-3)。如果以小汽车的挡风前窗为视景框,以直行道,水平视域夹角为100°,速度为40千米/小时,行道树高9米计,司机视高为1.5米的为基准,那么他视野范围内的景物内容见下图所示,百分比表示了如天空、路旁、路面等事物在视野中所占的比例。如果将视野减至45°角,车速为95千米/小时,其各项比例如下图所示。 大体上讲,在一条六车道的公路上,天空占了视野中近一半的比例,路面占了近1/3,路旁占了剩下的1/6。如果路两旁是平地,没有高于地平线的东西,那么它在视野中只占5%,而天空占了绝对的统治地位。当然,司机并非总是把视线固定在车上,如果不会出现什么危险,他会不时地向路旁或其他方向张望。如果是旅客的话,尽管他们的主导方向也是向前,但情况就大不相同了,他们主要把视线投向车外的侧向空间与事物之上。 我是院景树,致力于你我身边的园林艺术,希望后代依然可以看得到青山,闻得见花香。
商务合作和广告合作
品牌推广商商务运营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