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振兴乡村振兴战略”的颁布,相关行业的专家和学者都开始了对振兴乡村计划的参与,各地新型职业农民也开始了新一轮的摸索和实践,一些新概念、新思路、新方法开始井喷,最吸引眼球的莫过于“共享农房”这个新概念的兴起。 根据相关部门专业统计,全国有超过80%的村庄有闲置的房子和院落,这些房子的主人常年不在家,资源浪费严重。那么,这些房子的主人是谁?去了哪里? 1、房子的主人分为两类。第一类为常年不在家的农民住宅,第二部分是村组集体财产。其中村组的学校撤并以后大部分空在那里,还有部分老林场、老农场、废旧工厂、集体的公房等,都属于村组集体财产。其余的房子是常年不在家的农民工、做生意的老板、迁居城市和外地的农民的房子,还有五保户的房子等。 2、农村有很多资产超过500万以上的老板,他们在老家盖有漂亮的别墅,绝大多数居住在本地城市或者企业所在地的城市。 3、农民工常年在外地打工,老婆带着孩子在本地县城或者在老公打工所在地带着孩子读书,房子也是常年空闲。 4、户口在本地,实际上已经脱离农村,在城市自己买有房子或者扶贫搬迁的贫困户。 5、原来是农村户口,现在家里没有农村户口,其他人员是非农业户口,也不在农村居住。 如果能够有效整合农村闲散的废旧的房子,利用互联网对外出租,就可以获得可观的收入,这就是“共享农房”。 网曝北京怀柔区的“水源别院”就是典型的“共享农房”,本村大学生田坤于在专业人士帮助下,把自家的院子改造成“共享农房”,周末每晚可收入2680元。 农民可能不知道,城市里面的很多人对乡下的生活充满好奇和期待,非常需要有一处能够在周末、假期休闲娱乐的场所。这些包括大老板、艺术家、上班族,还有一些离退休的老人等。他们愿意租赁农户的宅基地或者房子,单独或者和原主人共同生活在一起,有的人需要租赁10年以上的房子,愿意承担各种基建和装修费用,有的人可能只需要一两年的时间,需求设施完备的小院子。2017年,就有人在昌平某镇以每套每年5000元的价格租下了两套旧院子,租期15年。半年后就把破落的小院子装扮的诗情画意,令城市人羡慕不已。 有人说过,中国人前三代都是农民,对于农村有着深厚的感情。“共享农房”可以让城市人实现田园梦,又能让农村人获得收入,有的人的房子在城市人的改造下,变得更适宜居住,减少了农村人的修缮房屋的开支,又能活跃乡村气氛,带动当地农产品的销售和产品升级,真的是三全其美的好事。 “共享农房”是新生事物,需要不断地完善政策,但是,走在最前面的肯定是做的做好的那一批人。每个地方都有各自的优势,都能吸引城市里不同的人群。只要自己了解城市人想要什么,只要自己认真的去做,肯定会有丰厚的回报。 关于“共享农房”这个创业项目,你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相互交流,争取做当地第一个而吃螃蟹的人。
商务合作和广告合作
品牌推广商商务运营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