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一世纪,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在中国的地位很高,国家培养了大批的农业技术人员,各市有包括农科所在内的所有农业技术机构,各县有农场、畜禽良种厂、育种基地和各类技术指导部门,各个乡都有农技站、畜牧站,同时还有种子销售部门、畜牧门诊,还有动物检疫站、植物检疫站等。 后来,撤区并乡,基层的技术人员也就减少了。再后来撤乡建镇,原来的农业技术网络就不复存在,农业技术推广好多年都没有人提起了,也就很难见到农业技术人员的影子,他们去了哪里? 1、原来的农业技术干部因为待遇低,很多人都跳槽进入公务员系列。 2、当年的基层干部队伍文化程度偏低,农业技术干部的文凭是最高的,他们大部分都进入了党政系统,成为当地政府的领导,不再承担农业技术推广职能了。 3、后来的农业院校因为不包分配,就业困难,就招不到大学生,各院校也就先后更改了专业,不再招收农业专业人员,部分高校虽然有农业专业,但是,这些大学生都会选择市级以上的单位,不会来到乡下工作。从此,农业技术人员就没有了新鲜血液。 4、事业单位招聘的大学生都是非农业专业的学生,他们根本就不会农业技术,当然就不会参与技术推广工作。 5、现在的乡镇很少有农业专业的干部。即便有,也因为事业单位体制改革,交由乡镇管理,根本不会给业务干部从事业务的时间,都变成了扶贫干部。 农村只留下了老弱病残和妇女儿童,他们哪里还知道靠科技吃饭。况且粮食价格这么低,再怎么折腾也没有效益,谁会为了增加产量又不挣钱而多投入一个劳动力? 今年的夏粮全国大幅度减产,也没能溅起一个浪花,足以说明了农业技术干部的确应该退休了,这些编制也应该取消了。 以后,想再看到农业技术人员的影子,恐怕要到粮食价格涨到10元的时候。真的到了那个时候,技术人员恐怕也是无力回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