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几年在农业上的投入是多方面的,农民领到了就是优惠政策,有些地区暂时没有领到,那是因为有些补贴是在试点阶段,范围并不是很大。通过试点,探讨新的激励措施,确保中国的粮食安全。 可能有的人不知道国家提出的“藏粮于地”和“藏粮于技”的真实含义。藏粮于地,就是想办法让农民提高综合地力,提高土地产出能力,降低土地支出,提升种地收入的措施。比个例子吧,如果种一亩地,产出水稻500公斤,收入是750元,而一亩水稻产出750公斤,收入就是1125元,除去一样多的支出,收入提高了50%,是不是就赚钱了?轮作倒茬和休耕就是提升地力的最好的办法。 2016年开始试点轮作休耕,2018年,中央财政拨付50.9亿元专项资金,进一步加大了试点范围,到2020年我国耕地轮作休耕面积将会达到5000万亩。 目前,轮作试点主要在黑龙江、辽宁、吉林、内蒙古展开。主要采取玉米和大豆轮作,部分地区试行和薯类、杂粮、油料作物等轮作,每亩按规定补贴150元。休耕试点主要在甘肃、云南、贵州、河北、湖南试点。一年一熟地区全年休耕,休耕两季,每亩补贴500元左右,一年两熟地区实行季节性休耕,每亩补贴500元,休耕两季的每亩补贴800元左右。 哪些人可以领取补贴呢?农民、种植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实际拥有土地耕作权的人或者组织。而且是直接将补贴发放到一卡通账户上。 为什么国家会逐步实行休耕和轮作,更多的原因也是一方面粮食过剩存放于国库卖不出去,价格高于国际市场,一方面农民种植效益低。通过疏导,让农民认识到种粮也是要算账的,毫无目的的一味地种粮,最后把负担扔给国家,又感觉到种粮不赚钱,这种恶性循环应该停下来了。只有合理的安排种植,才能有好的效益,才能有持续的积极性,有没有人考虑过这个问题呢? 最后再重复一遍,第一产业,也就是农业也是要效益的,关键在于怎样提高效益,而不是怎样的提高产量,结果产量越高越丰收越卖不出去,最终还不如减产的收入高,这可不是每个人愿意看到的。
商务合作和广告合作
品牌推广商商务运营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