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村的最低条件就是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达到5万元,就这点钱都让各级领导煞费苦心,也难以解决。为什么没有集体经济收入?主要是原来的体制决定的,大部分地区的农村,原有的农场、林场都倒闭了,加工厂不适合经济发展需要,也关停了,集体经济本来就是空壳子,拿什么来发展区域经济?真正需要资金去发展的项目就这样搁浅,只能等待上级的解决途径。没有集体经济就没有主动权,农村的发展就会滞后,村委会就“无钱办事”,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 1、选一个好班子,强化监督机制。 村干部除了其他政治素质,最主要的还是要有经济观念,把发展集体经济和区域经济作为首要任务。有些地方的村干部已经退化为政客,学会了点头哈腰,学会的阿谀奉承,学会了欺上瞒下,但对经济一点都不懂,向要改变农村面貌,难上加难。村务公开和监督机制不完善,个别人说了算,只重视个人利益,或者削弱集体经济的优势,必然导致民心涣散,热情降低,经济发展不上去。 2、寻找本村优势产业,增强产业普及率。 比如,这个地方的核桃生长很好,产量也很高,除了科管,还要重视品种的改良和统一管理等。 3、招商引资,扩大品牌效应。 比如这个地方的食用菌产业有基础,农民也尝到了甜头,产品质量过关,就可以引进资金、人才、技术、管理等资源,做大做强,形成品牌。 4、延长产业链 。 比如这个地方有着大量的松子资源,就可以请老板回乡,或者找到对松子有兴趣的投资人,成立松子合作社,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强化集体经济。 5、农民工返乡 农民工走出去是无奈,是没有创业就业门路。如果本村有企业,有可投资的项目,他们都愿意在家乡干出一番事业。
商务合作和广告合作
品牌推广商商务运营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