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的生活方式很奇特,城里人怎么都看不懂,农村的习俗很古典,古典的让农民自己都不知其所以然,如果说农村保留的一些习惯是陋习,那么,什么才是新的好习惯呢?就拿农村的送礼来说吧,农村的穷人每年送礼就是赔本的买卖,可无论如何也无法摆脱自己的命运,一个精明人如此理解。 在农村,每年的人情从过年开始。穷人首先都有一个或者多个有钱或者有势的亲戚。在过年的时候,相互的拜望一下是必不可少的。他们到你家里来,拿的都是价值四五百的礼品,而自己却没有能力送他们这么多,所以就提前准备了包谷酒、腊肉、土鸡蛋等所谓的土特产,价值一点都不比送来的少。而得来的这么多礼品对于穷人来说是舍不得用的,也就送给了其他人,变相地增加了开支。 农村送礼从原来的一个村的家里有事,慢慢地减少到两三个组的范围加上七大姑八大姨的亲戚,一年最少要送100个以上的礼,而且逐年增多,现在最低的礼都要100元,加上主要的几个亲戚,每年最少的开支也在20000元以上。有的家庭十几年都没有什么事情,这样下去,就需要几十万的人情费用。 农村人都喜欢过事,只要有机会就收礼,除了正常的红白喜事,加上如今的过满月、36岁生日、49岁生日、60岁生日、70大寿、80大寿,做个棺材都要收礼了住院要看,病人回来还要送礼,考上大学要送礼,买辆车也要送礼,五花八门、乱七八糟的都要送礼,农村盖房要送礼、搬家要送礼,城里买房子要送礼,只要有钱了就想进千方百计买这买那,都需要送礼,有的人甚至于今年盖一层平房,过两年再续盖一层,过几年又盖个厨房都要送礼。 穷人是没有机会盖房子、买房子、过生日等机会的,就是每次送的那一点礼,别人也看不上,别人都是三五百的礼金,去吃饭别人都看不起,所以往往都是送礼不吃饭的结局,被淹没在人群中,没人想得起。 每年都要免费给乡里乡亲的人盖房子、结婚、丧事帮忙,最低也需要80天以上,有时候自家的小麦黄了都顾不上收割,人情大于天啊! 每个人都有父母,也有儿女,也会盖房子离不开别人的帮忙,特别是过事的时候厨房需要人,而且一连几天,帮忙的人恰恰都是穷人,有钱有势的人就在那里热热场子,一脸的风光,也算给主人撑场子了,可怜的这些穷人,最后的结局就是别人的苦工,在这个圈子里,永远没有一点分量,仅仅是苦工的角色。 有人试图阻止穷人不送礼,不帮忙,却没有一个穷人愿意。他们都知道换工的道理,都觉得应该给这些人多做一点事情,或许心里面还指望能提携以下吧!他们也算不清这里面的经济帐。真实的情况是,越有钱,家里的事情越多,积累的财富也更多。 有个有钱人这样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