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全国各地都有栽培香椿的农户,特别是温室高密度栽培在冬天和早春都能供应市场,有着巨大的增值潜力,带来了香椿育苗基地的产生。但是,大部分农户并没有赚到钱,主要原因还是没有做好矮化密植和整形修剪,产量低而不稳,经济效益低下。今天,乡村播报专门就露地栽培问题给大家分享成功的经验,仅供初学者参考。关注乡村播报,会经常从不同的侧面为大家介绍各种产业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办法。 香椿露地栽培,绝大多数采用大田直接播种的方法。主要原因就是苗圃地育苗也只有20000株左右苗木,而矮化密植栽培就需要苗木10000株以上;另外,育苗期就需要矮化处理才能保证苗木粗壮,有增产潜力。另外,多余的苗木照样可以移栽到其他地块或者出售,希望能得到更好的经济效益。 栽培香椿需要充足的底肥。一般情况下,冬前施足农家肥5吨左右,混合过磷酸钙两袋和尿素半袋,深翻到犁底层为佳。 播种前起垄播种,垄高10~15厘米,垄宽80~100cm。 浸种催芽播种,一亩地需要种子6~7公斤,开沟5厘米左右,小水造墒,播种后覆土1~2厘米以后再覆盖草帘或者薄膜保墒提温。幼苗长到5厘米左右间苗,按行株距50×15~20cm留苗。 缺苗的可以在稠密处取苗移栽,保证亩留苗10000株以上。 7月中旬左右,当苗高达到30~50厘米左右,就可以喷施200倍矮壮素2~3次,促使节间变短,促发新枝。如果缺肥,可以追肥,保证营养生长旺盛。 第二年就可以收获香椿芽。此后,按照20~30厘米高度剪掉其余部分以培养主枝和侧枝,新枝长到15~20厘米长度的时候摘心,培养侧枝,增加来年的香椿芽数量。 以后每年清明前浇1次浇水,满足发芽所需水分,第1次采收前几天施肥,香椿采摘几次香椿芽菜以后,体内养分损失惨重,急需补充养分,及时追肥很有必要。冬季以追施有机肥为主。 密植矮化栽培,田间通风透光条件必须注意。一般在4~5年的时候就需要移出行间一半的苗木,7~8年移出行间一半的树苗,12年左右,行间和株距都增加一倍,才能有效采摘香椿芽菜。 香椿树保持在2米以内,保留三层枝条,对于老化的侧枝短截,刺激生成新的侧枝,逐步更替才能保证树势不受影响,产量稳定。 香椿芽生长期短,芽长10~15cm就可以采收,第二茬15~20厘米。第二年一般只采收一次顶芽,第三年以后可以采摘2~4次,每年产量2000~2500kg。 长江中上游地区,扣棚栽培香椿芽,可提早收获香椿芽15~20天,价格能增加一倍,产值翻一番。如果用加温温室栽培,夜间温度保持在12度以上,白天温度达到22~25度,定植40~45天就能在冬季收获,价钱最高能在春节前卖到240元,收益可观,因此在中南部地方到处都有香椿温室栽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