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方,每年都会有春秋两季甘蓝供应市场。为了提高经济效益,春季小拱棚栽植甘蓝可提早上市时间近一个月,而秋甘蓝因为整个生育期处于高温季节,结球小而且疏松,栽培面积很小。栽培面积最大的要数秋甘蓝了,因为不但可以在寒露前后开始供应市场,还能窖藏供应到第二年3月份左右,更是农村泡菜、腌菜的主要原料。 秋季甘蓝一般选用90~120天的中晚熟品种,在商洛地区都在7月中下旬开始育苗,初期高温干旱、冰雹、暴风雨等经常影响到育苗的成败,移栽后的大田管理也受自然条件影响,很难管理。所以,秋甘蓝栽培最主要的还是育好苗、育壮苗、育大苗,减少大田管理时间。 模拟甘蓝最适宜的环境条件栽培,才有可能获得高产优质农产品。根据实验结果,甘蓝种子适宜发芽温度在18~20℃,甘蓝生长发育最适宜的温度就是10~20℃,包心期最适宜适宜生长的温度在17~20℃。在秋季栽培甘蓝,温度超过超过25℃以上的时间长达50天左右,稍有不慎就会萎蔫等,最终导致产量降低,产品质量下降,抗逆性下降。 秋甘蓝育苗,一般采用浸种催芽的方法,一般用温水浸泡种子12~24小时,然后放在水井里面催芽,2~3天就可以露白。这个时候就可以播种到育苗地里了。 育苗地选择地势较高,排灌方便的肥沃沙质壤土,起垄育苗,最好不要重茬。育苗地要进行土壤药剂处理,防止地下害虫和立枯病、猝倒病和黑胫病危害。种子撒播后,每亩施用腐熟农家肥3000公斤加磷肥50公斤覆盖在种植上面,厚度3~4厘米。然后用遮阳网或者搭设凉棚遮光和降低周围环境温度。出苗后,根据情况适当减少遮阴,一般在中午强光照射的时候遮阴,早晚揭开接受散射光就行。 育苗期间,要进行两次间苗,第一次在二叶一心的时候间苗,疏去过密的苗子,株距保持在2~3厘米,并结合间苗追施尿素10公斤左右,第二次间苗在5叶期,株距保持在3~5厘米,多余的苗子可以移栽到营养钵里面,等到7~8叶期,开始移栽。间苗要注意去除缩小苗、黄花苗、病虫苗等,留大不留小,争取培育出壮苗。每天傍晚根据天气情况洒水增湿,确保田间湿度。 育苗期间,防止育苗地积水,避免根系变黑腐烂,如果发现有蟋蟀、菜青虫等病虫害,需要在进行种子处理和土壤处理的基础上用化学药剂及时防治。 在商洛地区,一般在立秋后至处暑前移栽秋甘蓝。此时很高,中午移栽容易萎蔫,一般选择下午太阳落山前后移栽大苗。移栽前一天给育苗地浇透水,防止起苗伤根。移栽的时候,先给大田浇水,后移栽苗子。也可以人工给移栽地每窝浇水,再用木棍将苗子压入湿土,用农家肥掩窝,最好用树枝等遮阴2~3天,第二天下午浇水,连续3~5天,确保幼苗根系和土壤接触充分。缓苗后开始第一次追肥,以氮肥为主,每亩地施入尿素10~15公斤,保持土壤见干见湿。 温度下降到20℃以后,秋甘蓝进入旺盛生长期,开始第二次追肥,每亩施尿素20公斤左右和硫酸钾10~15公斤,结合浇水施入。进入莲座期,加强水肥管理,保持土壤湿润追施第三次肥料,可以施入10~15公斤磷酸二铵和尿素20公斤,结球期需水肥数量增加可以在追肥的基础上进行叶面喷肥。收获前15天控制不住浇水,有利于储藏。 5、防病治虫 定植后的秋甘蓝的主要害虫有菜青虫、夜蛾、小菜蛾等,可用5%高效氯氰菊酯2500倍液喷雾防治。黑腐病可用72%农用链霉素3000~3500倍液喷雾,病毒病以防治蚜虫为主,配合喷施20%病毒A可湿性粉剂500倍液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