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1996年的超级稻育种计划正式立项。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就开始了人类社会从未有过的育种理念,超级稻产量从2000年的700公斤,一步一个脚印,逐年将产量提高到一个前所未有的水平。根据相关资料记载,2018年的云南个旧百亩超级稻示范点平均亩产达到1152.3公斤,创造了大面积种植水稻单产世界纪录。今年全国有4个百亩示范点,预计河北和四川两个点亩产有望突破1200公斤。 对于年近90岁的袁隆平来说,昨天生日还在试验田,实在令人敬佩。他有两个梦想还没有实现,第一个是禾下乘凉,第二个就是中国杂交稻走向全世界。即便这样,还有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总在制造事端,污蔑袁老的杂交稻、海水稻和沙漠水稻,有的人甚至于对超级稻品头论足,大放厥词,实在想不通了。 首先,谁想当“杂交水稻之父”就可以吗? 袁隆平第一个发现了雄性不育系,这才有了杂交稻制种的开端。至于杂交稻品种是谁研究成功的并不重要,谁的杂交稻推广面积更大也不需要和袁隆平争高低。总的来说,杂交稻就是袁隆平这一代农业科学家的共同努力的结果,它代表了中国水稻发展的一个新水平,实现了水稻种植史的跨越,实实在在走在了全世界的最前沿,袁隆平获得“杂交水稻之父”荣誉名至实归,不容辩驳。 第二,杂交水稻不好吃,这是真的吗? 按照水稻品类可以将水稻分为籼稻、粳稻和糯稻,糯稻只是作为饭食当中的添加剂一般的存在,比较粘,也很软,有淡淡的香味,籼稻适口性相对较差,粳稻味道处于两者之间。实际上,杂交稻有粳稻,也有籼稻,但是,新推广的两系法杂交稻绝大多数都是籼稻,所以味道比不上粳稻是理所当然的。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并不是杂交稻就是味道不好吃,而是目前产量较高的几个杂交稻品种都是籼稻类型,种植户选择种植产量高的杂交稻品种是农民工意愿,而不是没有粳稻类型的杂交稻。 别的地方不清楚咋回事,在陕西省商洛市最高端的大米就是日本大米和泰国香米,只不过也只有高消费人群才吃得起,大众化消费的都是市场上的五常大米,真假与否就不知道了,销售量直接超过了南方的散装大米。即便是农村,都是用袋装的各种东北大米作为日常消费品。我们都知道东北大米都是粳稻制成的大米,味道上的确比常见的杂交稻好了许多,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农民钱包鼓起来了。 第三,超级稻真的可以亩产1000公斤以上吗? 答案是肯定的,绝对可行,只不过需要满足以下几个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