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题主提问的角度来看,题主是一个对于土壤很有研究的专业人士,也想探讨土壤肥力的概念、土壤肥力组合方式和解决途径。土壤肥力这个概念在全世界尚有争论,每个人都有可能有不同的认识。今天就抛砖引玉,和题主一起来谈谈,还请内行多多指教。 一、土壤肥力概念。 土壤肥力其实指的是特殊条件下的土壤为某一种植物根系持续提供正常生长发育所需要的水分、氧气、营养元素、热量等的基本能力。 为什么这么说呢?我用1吨干燥的土壤作为例子来说明。 这些土壤如果特别干燥、水分很少,或者含水量很大的情况下,适应生长的作物类型自然不同。比如,特别干燥的时候,基本上不适应一般的农作生长,水分很少的情况下只能种植小麦,而在夏秋季节不可能满足玉米等作物生长,在水分含量比较大的情况下可以种植水稻、莲菜等,水分充足的时候就可以作为黄瓜等蓄水量较高的蔬菜种植了。 不同的土壤深度决定了根系深度,水分供应量下降,极容易收到外界环境的影响,提供的热量差异也很大。 氧气供应能力表现为疏松程度,土壤板结,根系发育受到影响,特别是块根、块茎、肉质根和根系不发达的作物类型最不适宜板结土壤,即便是养分有多充足也没用,因为根系发育不良就不能有效吸收营养和水分。干燥情况下测定的土壤养分含量,在不同的湿度、气温、深度,表现出不一样的供应能力,关键在于根系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吸收能力。 土壤营养也分为潜在营养和速效养分,在不同的环境中是相互转化的,也和人工操作脱离不了联系,比如松土、培土、起垄、地膜覆盖、保护地栽培等。 土壤持续提供养分的能力包括土壤质地、外界环境因素、人为干预等各方面因素。如果不能持续提供养分,就会出现脱肥症状,如果供应量低,也不能满足各个生育期不同的需求。所以说,土壤肥力绝不是指的是土壤含有多少矿物质元素,也包括有机营养、水分、疏松程度、活土层、微生物、有毒物质数量等各个方面,是一个复杂的支撑根系持续有效吸收营养的能力。 二、影响土壤肥力的因素有哪些? 常规上讲,影响土壤肥力的因素有四个,养分因素、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 养分因素。土壤营养指的是能够提供给根系有效吸收的养分能力。因为植物生长过程中会一直不停地吸收各种营养元素,包括氮、磷、钾三种大量元素,也包括锌、硼、每等各种微量元素,不同植物和不同的生育期对于各种营养吸收的比例和数量不一样。土壤养分被利用以后,土壤释放新的养分的能力尤为重要。 物理因素。包括土壤质地(包括沙土、壤土和黏土中的各种类型)、结构状况(包括团粒结构数量多少)、孔隙度(疏松程度,影响土壤内部氧气含量和通气程度)、温度和湿度状况等。 化学因素。指土壤酸碱度、吸收阳离子吸附及交换性能、土壤还原性物质、土壤含盐量,以及其他有毒物质的含量等。不同的PH值,对于各种营养元素影响很大,比如酸性土壤缺钙,碱性土壤缺铁,一中性土壤最好,可以通过人为因素逐步改变酸碱度。土壤酸碱度太低太高、还原性物质太多、盐分含量太高、有毒物质(汞、砷元素等)多的土壤肯定很难生长出高质量高产的产品。 生物因素。指的是土壤微生物作用,包括生育固氮作用、分解有机质成为矿物质营养和形成有机质三个方面。 三、如何提升土壤肥力? 上面说过,土壤肥力是一个复杂的因素引起的提供给植物营养、水分、氧气和热量,所以,提高土壤肥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每年施入一定的有机肥,补充土壤肥力下降造成的养分含量不足,其中包括微量元素的补充,可以根据不同的种植类型进行测土配方施肥,避免某一种营养元素的缺乏。有人形象地把各种营养元素比作一个水桶的不同板,只有同时满足所有的营养才能确定高产优质的农产品。 适度深翻地。特别是在封冻少深翻,结合施入腐熟农家肥,可以增加活土层,熟化土壤,增加根系吸收范围,也能起到蓄水蓄肥能力的作用。 土壤酸碱度的调节。盐碱地需要改良,酸性土壤也需要通过施入草木灰和石灰来逐步改变。只有将土壤了解到中性土壤才是最佳的理化性状。 起垄种植。在地下水位比较高,地区、害怕水淹的辣椒等作物、块根块茎等需要疏松透气环境的作物等都需要起垄种植才能增加产量,同时起垄也可以熟化土壤,为作物提供更多的营养物质。 秸秆覆盖。作物收获过程中,将秸秆粉碎或者直接覆盖在地表,可以有效积蓄雨水,经过自然条件和人工干预,最终会转化为土壤有机质,提高土壤肥力。 地膜覆盖。地膜覆盖不但能提前收获,增加产量,还能让地膜下面的土壤变得更加疏松透气,还可防止杂草繁殖。 休耕轮作。连续不间断地掠夺式使用土地,又不重视有机质投入,也不采取措施防止土壤酸化或者盐碱化,会让土壤肥力下降严重,板结严重。土壤也需要休养生息,只有性能优良的土壤才有可能长出来好的农产品。所以,适当的休耕轮作倒茬,土壤就会恢复到原来的状况,土壤肥力大大改变,这也是千百年来农民积累出来的好的保护土壤和节约成本的好方法,值得推广。 种植绿肥。绿肥种类很多,不同的地方适应的绿肥种类差异很大,在空闲季节或者果园等地种植绿肥,最终深翻到土壤里,是提高土壤肥力的有效措施。 灌溉、排水和降低地下水位。如今的河道水位下降严重,很多地块已经不能灌溉,有些地块容易积水,更有低洼地和不平整耕地,还有地下水位太高造成一些农作物不能正常生长或者抑制生长的现象,可以因地制宜,寻求最有效的办法统一改良整治。 小结
商务合作和广告合作
品牌推广商商务运营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