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心也叫作菜薹,是十字花科芸薹属一年生或者两年生草本植物,我国南方的一年四季均可播种,属于大路货,而在北方属于稀缺蔬菜。菜心的病虫害也不少,今天农耕子就给您谈谈如何识别菜心菌核病和防治菜心菌核病的方法。菜心菌核病在整个生育期都可以发病,但是一般情况下危害很轻,很多人都不清楚它的存在,南方老种植区时常发病,而在北方,主要在保护地出现病情。 一,菜心菌核病的症状 菜心幼苗期感染菌核病以后,茎杆和叶柄基部会出现红褐色的斑点,病斑会融合扩大变为白色。叶片期植株基部的老叶叶缘会最先开始发病。病斑初呈现暗青色水渍状,后期会扩展成圆形或者不规则的大斑点,病斑中央呈现出黄褐色,周围浅黄色晕圈。干燥情况下,病斑会出现穿孔,多雨的天气下病斑会迅速扩展,整个叶片腐烂。早春发病比较重,在潮湿环境中,叶片出现水渍状暗绿色病斑,病部很快腐烂,有白色絮状物和黑色菌核。环境干燥时出现穿孔,有时有白色絮状物和白色转化为黑色菌核出现。菜苔形成期茎部发病,首先出现在主茎的中下部,病斑初期呈现淡褐色的水渍状洼陷,后期会逐渐发展成白色椭圆形。最后呈纤维状腐烂,茎杆内部也会出现产生白色絮状物和黑色菌核。 二、菜心菌核病发生流行规律 菜心菌核病为真菌盘菌侵染引起的病害, 病原菌呈圆形或者不规则形状,初期为白色,后期变成黑色,病菌内部为灰白色。寄生范围包括油菜、向日葵、胡萝卜等多种作物。病菌以菌核在土壤中和种子上越冬,在田间以移栽苗木、气流传播和浇水方式传播病情。在气温20℃左右、空气相对湿度85%以上、连作地块、排水不良、低洼地块、偏施氮肥和湿度过大的地块容易流行。病菌适宜在5~20℃繁殖,干燥环境不利于发病。 三、菜心菌核病的防治方法 1.培育并栽植适宜于当地的抗病菜心品种。挑选符合本品种特征的饱满菜心种子,用多菌灵做消毒处理2.降低病菌基数。菜心收获后,彻底清除病残和落叶,深翻50~60厘米,将菌核埋人土壤深层,使其不能萌发或子囊盘不能出土。大棚栽植的,可以在菜心收获后将病残落叶清理干净,每亩撒施生石灰400~500千克、碎稻草或小麦秸秆400~500千克,然后翻地和浇水,并盖严地膜,关闭棚室7~15天,迫使土壤温度达到60°C以上,可以杀死病菌。 幼苗定植前,用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400倍液喷雾。定植期,每亩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4~5公斤,撒于畦面,然后施入土中,就可减少初侵染源。 在初花期的发病初期时,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对植株茎基部、老叶和地面上喷雾。每隔7~10天1次,连续喷药2~3次。也可以用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1200倍液对准茎基部和叶片基部、老叶和地面喷雾。棚室栽培的可以选用粉尘剂进行防治。 菜心菌核病一般情况下并不严重,就不必要防治了。如果严重,建议和其他作物轮作,降低病原基数的基础上加上田间管理,就可以基本控制病情,如果不得已采用化学防治时,最好注意农药残留,防止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