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薯曾经是主要的粮食作物,特别是在饥荒的年代,栽培面积就会被无限扩大,原因很简单,那就是产量特高,能够帮助农民摆脱温饱。如今的红薯绝大多数当做蔬菜和饲料利用,一部分用来加工淀粉、烤红薯、酿酒等原料,也被部分人当做了瘦身食品。但是很多人并不真正认识红薯,今天就给你开开眼,让你重新认识红薯,让你知道为什么养猪户会选择老掉牙的“红薯下蛋”种植方式。 红薯在热带地区是多年生匍匐植物 红薯原产地为南美洲等热带地区,并不是中国。红薯在热带地区并不是一年生农作物,而是属于多年生匍匐植物。块根在适合的温度条件下持续膨大,在温度降低到15℃的时候,茎叶和块根都处于半休眠状态,在冬季温度不低于10℃的地方可以露地越冬。第二年温度上升,茎叶和块根继续生长,同时也会在地下部分产生很多的小块根,产生新的植株。 为什么中国的红薯繁殖都是茎杆繁殖呢?我们来看看红薯栽培的摸索过程 这源于红薯进入中国的方式和自身的特点。1593年,有人躲过了西班牙统治的菲律宾官方层层阻碍,巧妙地将红薯藤带回了中国福建厦门,并栽培成功,如今已经遍布全国各地。 因为红薯种子繁殖后代分离严重,产量也不能保证,所以在育种才会用到。中国绝大多数地区都属于亚热带、温带和寒带地区,冬季并不能正常越冬,后来,中国农民知道了红薯冬季储藏技术,利用种薯繁殖红薯苗,再移栽到农田,就能正常生产出红薯,人们便开始习惯于红薯苗移栽。 有人实验红薯藤沙藏越冬,第二年直接扦插繁殖,但是技术要求相对较高,不是因为缺水干枯,就是水分过多烂掉,也会因为贮藏期病害繁殖大量感病,成功率并不高,所以没有大面积推广。 在商洛,1968年,就发现一块地里春季出了几棵红薯秧,很显然是没有挖干净的红薯,冬季没有冻坏而发出来的红薯苗,留下来以后,当年秋季挖了一个又黑又大的红薯,单个重量39斤,并有5个1斤以下的红薯。于是,就有人将贮藏的红薯种,直接栽到地里,当地人称之为“红薯下蛋”,管理好的情况下,亩产上万斤,这在当时的确引起轰动,因为当时没有磷肥和钾肥的情况下,红薯产量也只有3000斤左右。 但是,红薯下蛋,主产量的黑皮大红薯木质化程度很高,纤维多,适口性相对较差,我小时候吃了第一口就吐了,但是对于老农来说,可是很不错的口粮,总比野菜有营养吧,最起码能够吃饱。后来,只有小面积种植,主要作为养猪催肥使用。农民养猪很少使用配合饲料,除了野草就是粮食,最多的就是玉米、麦麸、豆饼和红薯,其中给猪喂红薯,长膘快,催肥效果明显,产量高也是农民原因多栽红薯喂猪最主要的原因。 想要红薯下蛋栽培成功,并不是简简单单就能成功,需要掌握一些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