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春天至少有一半的快乐,是“挖野菜”给的。 前几天听一个福建的小伙伴说,他们那里现在满山遍野都是野菜,大家已经开始组团行动了,作为一个北方人,我表示很羡慕。 河北挖野菜,得等到清明前后了,现在市场上卖的都是大棚里长的,不仅死贵,味道也差那么点火候。 春天是生发的季节,多吃点野菜,野菜似“黄金”,本期帮大家复习下17种黄金野菜的“身份照”,到时候,咱可别挖错哦。 【1、荠菜】 这个南北“通吃”的荠菜,估计没有小伙伴不熟悉吧。 天暖后长出来的新鲜荠菜,叶片翠绿,典型的“大锯齿”,很难认错。越是阴凉地方的草丛里,长出来的荠菜味道越鲜嫩。 挖荠菜的时候,一股独特的香味沁人心脾,人们挖的也就更带劲了,仿佛美味的荠菜馅饺子正向我招手呢。 【2、马子菜】 它的学名叫“马齿苋”,枝叶脆嫩,叶子小小圆圆的,地里一长一大片,很好认。 小时候和姐妹们,把马子菜折成耳坠、项链,蹭着皮肤,凉丝丝的,可美了。 大人则把马子菜装袋子里扛回家,晒到太阳好的地方,等彻底成干菜,做一顿包子解解馋,等到冬天菜少的时候,拿出来继续蒸包子吃,放点猪油,别提多香了。 【3、婆婆丁】 婆婆丁,其实就是嫩时的蒲公英。它叶子也是锯齿状的,只是顶端是三角形的,当年我就凭着这个特点,能很好的区分它和荠菜。 在我家,婆婆丁大都用来蘸酱生吃,偶尔也会做成汤喝一喝,不如蘸酱的味道更浓郁,听说也可以炒菜,我还没试过,今年想试一试。 开花结伞的蒲公英的枝叶就不能吃了,有大叔会把它们清洗干净后晾干泡水后,说败火特别好。 【4、香椿芽】 在我心里,香椿芽其实是排第一位的,不过有些小伙伴不喜欢它的味道。 老家有棵香椿树,已经有30多年的树龄了。我是从小吃到大,百吃不厌,那是满满的“春天的味道”。 当它的嫩芽长到一手指长时,就可以摘下来吃了。香椿炒鸡蛋,切成香椿沫沫拌凉面,满口飘香。 实在吃不完的,就把它们装在保鲜袋里,冻在冰箱里。想吃的时候,自然解冻,还是一样的美味。 【5、蕨菜】 在北方,从来没吃过这种菜,在重庆吃到过一回,一次难忘。 当时我还特意观摩了下做法